[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車輛歷史軌跡的個性化路線推薦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66923.1 | 申請日: | 2017-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031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易先鋒;袁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C21/34 | 分類號: | G01C21/3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馮炳輝 |
| 地址: | 510006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車輛 歷史 軌跡 個性化 路線 推薦 方法 | ||
1.一種基于車輛歷史軌跡的個性化路線推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對軌跡數據進行預處理:包括軌跡恢復、軌跡分割、去除浮動點、地圖匹配;
2)分場景進行路徑時間預測,熱門路徑采用KNN算法預測,非熱門路徑采用GBDT預測模型;
3)獲取用戶每條軌跡相對偏好,并對用戶所有軌跡根據其相對偏好進行聚類,獲得用戶偏好場景;
4)在每個偏好場景下,利用最優化的思想,采用梯度下降的方法計算用戶的偏好向量;
5)利用協同過濾思想,通過尋找相似用戶,利用相似用戶的歷史軌跡進行推薦;如果相似用戶沒有相應歷史軌跡,則建立多權重路網圖,根據用戶偏好向量,尋找一條開銷最小的路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車輛歷史軌跡的個性化路線推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首先進行軌跡恢復,軌跡原始數據大多是雜亂無章的GPX點數據,需要按照時間以及司機這兩個屬性來恢復原始軌跡;接著進行軌跡分割,當軌跡中某段停留時間超過預設閾值后,分割成兩條獨立路徑來研究;再接著進行異常值處理,兩個點之間的速度超過正常范圍,就是異常值,需要去除;最后進行地圖匹配,采用HMM算法將GPX點匹配到實際路網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車輛歷史軌跡的個性化路線推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采用分場景分別預測的方法,對于熱門路徑采用KNN預測算法;而對于其它路徑則采用GBDT預測模型進行預測,具體步驟如下:
2.1)對于所有軌跡的起點、終點進行K-MEANS聚類,得到熱門區域;
2.2)對于熱門區域之間的軌跡再進行K-MEANS聚類,得到熱門軌跡;
2.3)對于每一條熱門軌跡,分別采用KNN預測算法進行預測,特征為:“是否周末(是,否),時間段(每30分鐘為一個時間段,共48個時段),天氣狀況(晴,多云,大霧,小雨,大雨,雪天)”,對特征采用“one-hot”處理,標簽為時間;調整K的個數,使得預測效果達到一個最佳狀態;
2.4)對于其它任意非熱門路徑,采用KNN預測代價很高,因為KNN尋找相似軌跡的時間開銷成本很大,因此使用GBDT預測模型,雖然預測精度不如KNN,但是對任意一條路徑都能夠預測,首先構造特征,特征為:“路徑上紅綠燈數、路徑上轉彎數、路徑最高時速限制、道路級別、車主ID、是否周末,時間段,軌跡總長度,軌跡GPX點個數,軌跡起始位置,軌跡中間位置,軌跡結束位置,起始點與城市中心距離,中間點與城市中心距離,終點與城市中心距離,天氣狀況”;其中非連續性特征“道路級別(高速、省道、普通道路)、車主ID、是否周末、時間段”采用“one-hot”處理;對于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驗證,不斷調整樹的個數、深度、學習率參數,具體方法為采用單一變量原則,最終使得模型預測效果達到一個最優狀態,將此預測模型序列化保存下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車輛歷史軌跡的個性化路線推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首先獲取同起點終點所對應的軌跡的各個開銷的最小值,然后求取用戶的每一條軌跡針對每一個開銷的相對偏好比率,最后對用戶所有軌跡的相對偏好進行聚類得到偏好場景,具體步驟如下:
3.1)首先獲取同起點終點所對應的軌跡的各個開銷的最小值;靜態開銷,能夠利用Dijkstra算法獲得;對于動態開銷,檢索出歷史軌跡中所有同起點終點的軌跡,然后利用步驟2)中的預測模型分別預測出用戶在每一條路徑上的動態開銷值,取最小值;這樣就得到了各個開銷的最小值,記為PCmin,PCmin={pc1min,pc2min,...,pcmmin};
3.2)對用戶偏好進行聚類;通過下面這個公式,計算用戶當前軌跡P對于第j開銷的偏好比率PRj,式中pcjmin是對應用戶當前軌跡的同起點終點的所有軌跡中,第j開銷的最小值,pcj是用戶當前軌跡的第j開銷值,PRj越大,說明用戶越偏好于這一個開銷;然后對用戶的偏好進行聚類,聚類方法如下:
3.2.1)對偏好比率PR排序,偏好比率越大的排在越前面;
3.2.2)利用最長公共前綴來進行聚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6692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