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機茶園土壤管理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66907.2 | 申請日: | 2017-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638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1 |
| 發明(設計)人: | 汪月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鎮江市水木年華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B79/00 | 分類號: | A01B79/00;A01B79/02;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114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園 行間 土壤管理 有機茶園 蚯蚓 綠肥 茶園土壤 枯枝落葉 生態循環 土壤表面 土壤肥力 覆蓋物 蚯蚓床 有機肥 修剪 間作 生態系統 接種 雜草 放養 肥料 飼養 覆蓋 維護 | ||
1.一種有機茶園土壤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S1:茶園行間埋有機肥結合鋪草覆蓋,每畝鋪草量1000-1500 kg;
S2:精耕細作,勤除雜草:春茶采前進行一次淺耕,深8-12 cm削草,清除越冬雜草,春茶采后淺耕削草2~3次,疏松采茶時踏實的表土,推遲夏草生長,秋、冬季結合施基肥進行一次行間深耕,深20~30 cm,把覆蓋草料深埋土中;
S3:行間飼養蚯蚓:在茶園地邊做蚯蚓床培養蚯蚓,然后放養接種茶園;
S4:針對1-4年生茶園間作綠肥;
S5:修剪枝葉回歸茶園:每年修剪下來的枯枝落葉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或作茶園土壤覆蓋物鋪于土壤表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有機茶園土壤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間鋪草的原料為山草、稻草、麥稈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有機茶園土壤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肥為廄肥或豆餅。
4.如權利要求1所述有機茶園土壤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耕時采用行中深、根際淺的方法,做到不傷根或少傷根。
5.如權利要求1所述有機茶園土壤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床培養蚯蚓的方法為挖長3~4 m,寬1~1.5 m,深30~40 cm的坑,坑底鋪上10 cm左右較肥的壤土,壤土上放少量經堆腐的枯枝爛葉、青草、谷殼、畜欄糞便及廚房垃圾等作為蚯蚓的食料,做成蚯蚓床,在食料上再鋪上約10~15cm的肥土,每天澆點水,使蚯蚓床保持50%~60%的含水量,約過半個月食料充分腐爛,然后每平方米接種30~50條在蚯蚓床中培養蟲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有機茶園土壤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放養接種的方法為在茶園行間開一條寬30~40 cm,深30 cm的放養溝,溝里鋪放堆漚肥、草肥、欄肥、茶樹枯枝落葉、稻草等物,加上少量表土拌和均勻,然后挖出事先準備好的蚯蚓床中的蚯蚓、蚯蚓糞便及未吃光的剩余的枯枝落葉等雜物一起分撒到茶園放養溝中,蓋上松土,澆水,讓蚯蚓逐步自然生長、繁衍。
7.如權利要求1所述有機茶園土壤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針對不同生長階段的茶園間作不同品種綠肥,對1~2年生幼齡茶園選用矮生或匍匐型綠肥;對3~4年生茶園,選用早熟、矮生的綠肥。
8.如權利要求6所述有機茶園土壤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矮生或匍匐型綠肥為伏花生或綠豆。
9.如權利要求6所述有機茶園土壤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早熟、矮生的綠肥為烏豇豆、黑毛豆、小綠豆中的一種或幾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鎮江市水木年華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鎮江市水木年華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6690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