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識別裝置、鑄件檢查流水線及識別鑄件變形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265338.X | 申請日: | 2017-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367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方平;嚴成;劉軍明;陳呈祥;吳俊俊;吳翩翩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中車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5/30 | 分類號: | G01B5/30;G01B5/00 |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吳莎 |
| 地址: | 213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識別 裝置 鑄件 檢查 流水線 變形 方法 | ||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識別裝置、鑄件檢查流水線及識別鑄件變形的方法,屬于鑄造技術領域。識別裝置包括底座、導向平臺、限位塊、定位凸臺和通規(guī)導桿,底座呈U型,底座包括第一圍合板、第二圍合板和底部的滑臺,第一圍合板和第二圍合板相對位于滑臺的兩側,導向平臺位于識別空間內(nèi)且與滑臺連接,導向平臺設置有滑動部,定位凸臺位于識別空間內(nèi)且與滑臺連接,底座設置有滑槽,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通規(guī)導桿的兩端分別可滑動的設置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內(nèi)。該識別裝置能夠準確而又快速的識別檢測的閥體是否產(chǎn)生變形,并且不會造成生產(chǎn)效率的降低,整個過程操作簡單,實用性強。該結構設計合理,整體使用效果較佳。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鑄造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識別裝置、鑄件檢查流水線及識別鑄件變形的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渦輪增壓器閥體組件,由于其結構復雜,在工藝設計比較繁瑣,產(chǎn)品的尺寸穩(wěn)定性不容易控制。一旦發(fā)生鑄件變形,將會造成增壓器組裝的裝配干涉問題。而該問題只有在上游產(chǎn)業(yè)組裝過程時才能發(fā)現(xiàn),這將會給處于下游的鑄造企業(yè)帶來較大的質(zhì)量損失和聲譽損失。因此,在產(chǎn)品的最初階段快速識別產(chǎn)品的變形則顯得尤為重要。
發(fā)明人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檢測過程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點:
沒有一款合適的裝置進行快速識別;
影響生產(chǎn)效率。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識別裝置,改善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其能夠準確而又快速的識別檢測的閥體是否產(chǎn)生變形,并且不會造成生產(chǎn)效率的降低,整個過程操作簡單,實用性強。該結構設計合理,整體使用效果較佳。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鑄件檢查流水線,其包括上述提到的識別裝置,其具有該識別裝置的全部功能。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識別鑄件變形的方法,通過該方法,可以快速準確的識別閥體是否變形。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識別裝置,其包括底座、導向平臺、限位塊、定位凸臺和通規(guī)導桿,所述底座呈U型,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圍合板、第二圍合板和底部的滑臺,所述第一圍合板和所述第二圍合板相對設置于所述滑臺的兩側,所述第一圍合板、所述第二圍合板和所述滑臺圍合形成識別空間,所述導向平臺位于所述識別空間內(nèi)且與所述滑臺連接,所述導向平臺設置有滑動部,所述滑動部被構造為用于支撐鑄件且令所述鑄件能夠沿所述滑動部的延伸方向相對于所述導向平臺滑動,所述限位塊設置于所述滑動部上且用于抵住所述鑄件,所述定位凸臺位于所述識別空間內(nèi)且與所述滑臺連接,所述定位凸臺不在所述滑動部的延伸方向上,當所述鑄件滑動到與所述限位塊相抵時,所述定位凸臺、所述導向平臺以及所述限位塊共同使所述鑄件保持在預設的待檢查位置;
所述底座設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靠近所述第一圍合板的頂部,所述第二滑槽與所述第一滑槽的位置對應,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滑動部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通規(guī)導桿的兩端分別可滑動的設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內(nèi)。
具體的,該識別裝置能夠準確而又快速的識別檢測的閥體是否產(chǎn)生變形,并且不會造成生產(chǎn)效率的降低,整個過程操作簡單,實用性強。該結構設計合理,整體使用效果較佳。
可選的,所述導向平臺呈長方體狀,所述滑動部呈臺階狀,所述限位塊呈長方體狀,所述定位凸臺呈圓臺狀;
所述滑動部被構造為用于貼合所述鑄件的一個臺階狀的端部;
所述滑動部的延伸方向在第一直線上,過所述定位凸臺且與所述第一直線垂直的直線為第二直線,所述限位塊不在所述第一直線與所述第二直線的交點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中車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經(jīng)常州中車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65338.X/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