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保護殼體的MT型光纜組件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64105.8 | 申請日: | 2017-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698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5 |
| 發明(設計)人: | 陳學永;郝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38 | 分類號: | G02B6/38;G02B6/44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471023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保護殼體 壓接 鎧甲 光纜組件 后端面 光纜 端面平齊 光纜連接 金屬矩形 殼體尾部 豁口 端接件 螺旋管 小空間 倒角 殼體 裝入 變形 外部 應用 | ||
本發明通過直接在MT端接件外部增加保護殼體,并在尾部采用壓接的方法,通過不同排列的壓接形式與鎧甲光纜連接,實現小空間的MT光纜組件的應用。保護殼體為金屬矩形結構,后端面與MT插針端面平齊,殼體尾部在MT插針后端面處設有豁口,殼體前端設有倒角,保護殼體從MT插針前端裝入,在MT插針尾部與光纜壓接,所用光纜內含鎧甲螺旋管,壓接后保護殼體尾部產生變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通信技術,具體涉及一種MT型光纜組件,包含保護殼體、MT端接件、光纖、微型束管組成。
背景技術
由于MT型光纜組件密度高、性能可靠、端接力小,普遍應用于光纖連接器中。標準形式的MT組件由MT引出光纖帶或束狀光纜,另一端若連接活動插頭時,需要增加分線結構,在空間距離不足的情況下,無法實現該功能。
本發明通過直接在MT端接件外部增加保護殼體,并在尾部采用壓接的方法,通過不同排列的壓接形式,直接引出鎧甲光纜,實現小空間的MT光纜組件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
優化MT光纖跳線的分線結構,取消分線器,節約空間,使MT光纜組件能夠方便地直接接外光纜。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的帶保護殼體的MT型光纜組件包括MT插針、保護殼體、鎧甲螺旋管和光纜等,保護殼體采用金屬矩形結構,這樣可以保護MT插針免受撞擊和擠壓,保護殼體后端面與MT插針端面平齊,保護殼體前端設有倒角,便于引導與連接器裝配,尾部在MT插針后端面處設有豁口,便于殼體尾部壓接變形;MT插針和連接光纜均裝在保護殼體的內孔中,連接光纜由若干根光纖組成,每根光纖的頭部均裝有鎧甲螺旋管,目的是避免在壓接過程中產生變形,影響其光學性能,裝配時,保護殼體從MT插針前端裝入,保護殼體在MT插針尾部與光纜壓接,壓接后保護殼體前端形狀不變,這樣可以保證MT插針前后攢動,保護殼體尾部產生變形,根據需要,壓接后的保護殼體尾部可以呈四角形或梯形,壓接形狀如圖2所示。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有金屬殼體保護的MT更加結實耐用,尾部通過壓接實現MT出0.9mm光纜,無分線結構,節約空間,裝入連接器時更加順利,使MT光纜組件機械性能極大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光纜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2為保護殼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保護殼體壓接后尾部形狀呈四角形示意圖:
圖4為保護殼體壓接后尾部形狀呈梯形示意圖:
圖中:1-MT插針、2-殼體、3-光纜,R-保護殼體前端的倒角,T-保護殼體后部的豁口。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本發明,設計了一種0.9mm帶保護殼體的MT型鎧甲光纜組件,包括MT插針、保護殼體、鎧甲螺旋管和光纜等,保護殼體采用金屬矩形結構,這樣可以保護MT插針免受撞擊和擠壓,保護殼體后端面與MT插針端面平齊,保護殼體前端設有倒角,倒角角度選擇45度角,便于引導與連接器裝配,保護殼體尾部在MT插針后端面處設有豁口,便于殼體尾部壓接變形;MT插針和連接光纜均裝在保護殼體的內孔中,連接光纜由12根光纖組成,每根光纖的頭部均裝有鎧甲螺旋管,目的是避免在壓接過程中產生變形,影響其光學性能,裝配時,保護殼體從MT插針前端裝入,套在MT插針外,將12根光纖穿入MT插針零件內孔,粘接,保護殼體在MT插針尾部與光纜壓接,壓接后保護殼體前端形狀不變,這樣可以保證MT插針前后攢動,保護殼體尾部產生變形,根據需要,壓接后的保護殼體尾部可以呈四角形或梯形,對端面進行拋光,壓接形狀如圖2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6410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