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熱電效應的低能耗氣體水合物合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63997.X | 申請日: | 2017-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377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宋永臣;楊明軍;田夢茹;劉衛國;李洋輝;蔣蘭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3/04 | 分類號: | B01J3/04;B01J19/24;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溫福雪;侯明遠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熱電 效應 能耗 氣體 水合物 合成 裝置 | ||
本發明屬于水合物應用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基于熱電效應的低能耗氣體水合物合成裝置,包括熱電轉換系統、水合物合成釜、水合物收集系統、液體循環系統、氣體循環系統和控制系統。高壓氣體與低溫液體在水合物合成釜中生成水合物,利用水合物密度小于水的特性,水合物匯聚在液面處自動流出,實現自動收集。過程中,熱電轉換系統及時吸收水合物生成釋放的熱量,一方面,避免熱量堆積,保證水合物生成所需要的過冷度,進一步提高水合物生成的效率,同時減少合成釜內冷量輸入的需求,降低能耗;另一方面,根據Seebeck效應,熱電轉換系統將水合物生成過程中的熱能轉換成電能,可以驅動制冷裝置,從而減少系統的制冷成本,提高裝置的經濟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合物技術應用技術領域,涉及到一種基于熱電效應的低能耗氣體水合物合成裝置。
背景技術
氣體水合物是在一定的高壓低溫條件下,氣體分子與水分子相互作用生成的包絡狀晶體,是一種非化學計量的籠形固態化合物。隨著水合物技術日益成熟,氣體水合物在氣體儲存及運輸、氣體混合物分離和空調蓄冷等眾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滿足生產和研究的需要,亟需高效經濟的水合物生成裝置。水合物的生成過程通常伴隨著熱量的釋放,釋放的熱量在水合物表面堆積,導致過冷度降低,降低了水合物生成的效率。
1821年,德國人Seebeck發現,在兩種不同金屬構成的回路中,如果兩個接頭處存在溫度差,其周圍就會出現磁場,又通過進一步實驗發現回路中存在電動勢。Seebeck效應為溫差轉換技術提供了理論基礎,實現了熱能向電能的轉換。溫差發電在軍事、高科技和民用方面都表現出了一定的應用前景。目前溫差發電的熱源主要集中于汽車尾氣余熱,太陽輻射能、地熱、海洋溫差熱等自然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熱電效應的低能耗氣體水合物合成裝置,將水合物生成過程中釋放的熱量轉移并轉換成電能,進一步提高了水合物生成的效率,同時降低了裝置制冷成本,實現了能源的循環利用。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熱電效應的低能耗氣體水合物合成裝置,包括熱電轉換系統、水合物合成釜、水合物收集系統、液體循環系統、氣體循環系統和控制系統;
所述的熱電轉換系統包括熱電模塊組2和穩壓器4;所述的熱電模塊組2的熱端置于水合物合成釜1中,熱電模塊組2的冷端置于液體補充箱3中;所述的穩壓器4與熱電模塊組2的冷端相連,位于液體補充箱3外部;水合物生成過程中放出的熱量使得熱電模塊組2的熱端溫度升高,與熱電模塊組2的冷端產生溫度差,熱電模塊組2迅速將水合物表面熱量吸收并轉換成電能,電能經過穩壓器4驅動制冷裝置,熱電模塊組2的冷端開始冷卻液體,減少了制冷裝置的成本;
所述的水合物合成釜1由耐高壓不銹鋼制成,內部形成高壓環境;所述的高壓氣瓶7中的氣體依次通過進氣閥8和單向閥b 10通入水合物合成釜1中,由多個均勻分布的噴嘴9噴到熱電模塊組2的熱電板間隙中,氣體與低溫液體反應生成水合物;
所述的水合物收集系統包括水合物收集箱16和傳輸軌道15;所述的水合物合成釜1在液面高度處設有水合物產出口,水合物產出口通過傾斜的傳輸軌道15與水合物收集箱16相連,由于水合物的密度小于水,生成的水合物匯集到液面上,當液面高度高于水合物產出口底部,水合物自動流入水合物收集箱16中;
所述的液體循環系統包括液體補充箱3、水泵5和單向閥a 6;水合物合成釜1內的液面高度由液位傳感器14控制,當液面高度低于設定值,單向閥a 6打開,水泵5將液體補充箱3中液體泵入水合物合成釜1中,直到液面重新高于設定值,水泵5停止工作,單向閥a 6關閉;
所述的氣體循環系統包括進氣閥8、單向閥b 10、單向閥c 12、氣體壓縮機11和高壓氣瓶7;所述的水合物合成釜1上方設有氣體回收口,通過單向閥c 12與氣體壓縮機11連接,當水合物合成釜1中壓力過高時,打開單向閥c 12,反應剩余氣體經過氣體壓縮機11壓縮后重新通入水合物合成釜1中,實現氣體的充分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6399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