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介質阻擋放電輔助離子化的離子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63765.4 | 申請日: | 2017-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7294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明(設計)人: | 關亞風;李盛紅;楊航;高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J49/14 | 分類號: | H01J49/14;H01J49/16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馬馳 |
| 地址: | 116023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介質 阻擋 放電 輔助 離子化 離子源 裝置 | ||
1.一種利用介質阻擋放電輔助離子化的離子源裝置,由介質阻擋放電裝置,電噴霧電離離子源裝置組成,其特征在于:介質阻擋放電裝置由內導管(1),外導管(2),內電極(3),外電極(4),交流高壓電源(5)和二通(6)組成;二通(6)為有貫穿圓形通孔的柱狀體,通孔一側開口端沿軸向設有兩級臺階孔,其中第一臺階孔直徑大于第二臺階孔直徑;通孔另一側開口端設有內螺紋,形成螺紋孔;于二通(6)內部有L形通孔(8),L形通孔(8)的二個開口端分別通向二通側壁面和第一臺階孔底面;內導管(1)入口端插入第二臺階孔并與其密封,外導管(2)入口端插入第一臺階孔并其密封,內導管(1)和外導管(2)同軸穿套形成套管結構;外導管(2)外壁上設有一連接引出管(7),用于引入放電氣體;內電極(3)緊密套設貼合在內導管(1)的外壁面上,外電極(4)緊密套設貼合在外導管(2)的外壁面上;內電極引出線(9)通過L型通孔(8)從二通(6)的側壁引出,并用膠密封通孔側壁上的引出口;交流高壓電源(5)分別與與內電極相連的內電極引出線(9)和與外電極相連的外電極引出線(10)連接;電噴霧電離離子源由噴針(11),直流高壓電源(12),三通(13),電極(14)和電噴霧液體源(15)組成;噴針(11)穿過內導管(1)和二通(6)的圓形通孔,入口端與三通(13)的一個連接口相連,出口端伸出內導管(1)遠離第二臺階孔的出口端面,并用螺帽將噴針(11)固定到二通(6)的另一側開口端的螺紋孔上;三通(13)另外兩個連接口分別與電極(14)和電噴霧液體源(15)相連;直流高壓電源(12)的正極與電極(14)連接,直流高壓電源(12)的負極與質譜的采樣錐(16)連接;整個離子源裝置置于采樣錐(16)前端,噴針(11)出口面向采樣錐(16)的入口,內導管(1)出口端面位于外導管(2)內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子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導管(1)、外導管(2)、二通(6)和三通(13)由絕緣材料制成;所述內導管(1)和外導管(2)材質為玻璃、石英或陶瓷;所述二通(6)和三通(13)的材質為peek、聚醚砜酮或聚四氟乙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電極(3)和外電極(4)為導電金屬環形電極。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子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噴針(11)為一內徑0.01-1 mm,出口端內徑收縮至0.01-0.15 mm的石英管;噴針(11)出口端與內導管(1)遠離第二臺階孔的出口端面相距1-10 mm;外導管(2)出口端面與內導管(1)出口端面之間的距離為0-20 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子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導管(2)出口端面與采樣錐之間的距離為1-2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子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導管(2)的出口端設有直徑變小的收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子源裝置,其特征在于:二通(6)為圓柱體,于其一側端面設有圓柱形第一凹槽,于第一凹槽底面設有圓柱形第二凹槽,于第二凹槽底面設有圓形通孔,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圓形通孔與二通同軸,上端面沿軸向先后有兩級臺階孔,其中第一臺階孔直徑大于第二臺階孔直徑;二通(6)另一側端面圓形通孔設有內螺紋,形成螺紋孔;于第一凹槽底面與二通(6)側壁面間設有L形通孔(8),L形通孔(8)分別通向側壁面和第一臺階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63765.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支承組件和支承組件的組裝方法
- 下一篇:一種硅片的處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