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黑魚與植物共生的生態養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63105.6 | 申請日: | 2017-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964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8 |
| 發明(設計)人: | 黃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娜 |
| 主分類號: | A01K61/10 | 分類號: | A01K61/10;A01G31/00;A01N65/36;A01P3/00;A01P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 地址: | 536000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黑魚 植物 共生 生態 養殖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黑魚與植物共生的生態養殖方法,包括:取兩面針、金銀花、蒲公英、大黃、三七、人參和紫草車,加入水中熬煮,之后取出中草藥,粉碎,放回繼續熬煮,得抗菌液;將水煮開冷卻,加入抗菌液;將黑魚魚苗放入含有抗菌液的水中預培養;對養殖用水進行第一超聲處理,放入養殖池內,引入鳳眼藍和水竹,鳳眼藍和水竹為行間交錯種植;將黑魚魚苗放入養殖池內,每隔30~40天,加入一次抗菌液,每隔60~80天,進行一次第二超聲處理;養殖餌料的起始投入量為黑魚魚苗重量的5%~6%,之后以每天增加前一天重量的0.1%~0.2%的量投入。本發明能有效提高黑魚產量,實現與植物共生的生態化養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黑魚養殖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提高黑魚產量,及能夠與植物共生的生態化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魚類養殖,也稱作水產養殖、養魚和養魚業,在維持食物的供應、垂釣以及擴大捕魚區這些方面是重要的。通過魚類養殖,許多種類被成功地引進新的區域。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養殖著大量的魚類且大多用于商業銷售。黑魚而且營養豐富,比雞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質高。黑魚作為藥用具有去瘀生新,滋補調養等功效,外科手術后,食用黑魚具有生肌補血,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具有非常豐富的營養價值。并且,味道鮮美,黑魚骨刺少,含肉率高,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市場上的需求也比較高,然而,在黑魚的養殖過程中,魚病的泛濫,魚的大量死亡,造成魚體抗病能力差,營養吸收轉化效率低,生長緩慢,更易造成病菌的大量滋生等情況。因此,如何在保證黑魚品質的同時,提高其產量是目前市場正在研究的一個方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黑魚與植物共生的生態養殖方法,其能有效提高黑魚魚苗的成活率。
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黑魚與植物共生的生態養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制備抗菌液:按照重量份數比例,取中草藥兩面針1~5份、金銀花3~5份、蒲公英10~20份、大黃4-6份、三七10~20份、人參5~15份和紫草車10~20份,加入50~60份的水中熬煮1h之上,之后取出中草藥,粉碎為100目以下的顆粒,之后將顆粒放回水中并繼續熬煮1h以上,得到抗菌液;
(2)將水煮開后保持沸騰5分鐘以上,之后自然冷卻至30~40℃,然后向其中加入占水重量1%~10%的所述抗菌液,混勻;
(3)選取重量為30~40g的黑魚魚苗,按照密度40~50條/m
(4)對養殖用水進行第一超聲處理300~400s,其中,第一超聲處理采用的第一超聲功率為50~60kHz,然后將所述養殖用水放入養殖池內,最后向其中引入鳳眼藍和水竹,鳳眼藍的種植密度為100~150株/m
(5)將預處理后的黑魚魚苗放入養殖池內,放養密度為10~30條/m
(6)向所述養殖池內需投入的養殖餌料的起始投入量為所述黑魚魚苗重量的5%~6%,以此為基數,之后以每天增加前一天重量的0.1%~0.2%的投入量向所述養殖池投入養殖餌料,直至養殖得到成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娜,未經黃娜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6310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