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一氯取代的II型鹵化聚酮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及應用有效
申請號: | 201711261956.7 | 申請日: | 2017-12-04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176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2 |
發明(設計)人: | 錢聲艷;劉建國;楊彩玲;李愛蘋;張權;王倩 | 申請(專利權)人: | 遵義醫科大學 |
主分類號: | C07D493/08 | 分類號: | C07D493/08;C12P17/06;A61P31/04;A61P31/1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黃書凱 |
地址: | 563000 ***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取代 ii 鹵化 酮類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專利申請公開了一氯取代的II型鹵化聚酮類化合物,所述一氯取代的II型鹵化聚酮類化合物的結構式為:該化合物用于抗革蘭氏陽性細菌、抗革蘭氏陰性細菌或者抗真菌活性。本發明通過改進制備方法得到更多的一氯化合物的,此外對改化合物的抗菌活性進行了篩選,結果表明該化合物具有光譜抗菌活性,具有抗革蘭氏陽性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耐藥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活性;具有抗革蘭氏陰性細菌如產生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大腸桿菌(ESBL)、變形桿菌、布氏桿菌活性;具有抗真菌活性如白色念珠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氯取代的II型鹵化聚酮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及應用,尤其涉及一種一氯取代鹵化II型聚酮類化合物zunyimycin D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鏈霉菌來源的天然產物往往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成藥潛力,是抗生素的重要來源。但隨抗生素的濫用,許多“超級細菌”的出現,給臨床上病原菌感染等疾病的治療帶來巨大的挑戰,有些超級細菌出現了無藥可醫的現象。鑒于當前日益嚴峻的抗菌形勢,加大抗生素研發力度,探索和研發新抗生素成為當務之急,也是解決抗生素耐藥問題有效途徑。
鏈霉菌來源的鹵化天然產物具有結構新穎、活性良好等特點。如:具有抗白血病活性的氯化聚酮neocarzillin A;對小鼠腫瘤細胞具有抑制作用的BE-19412A及其甲基化產物;對人體不同腫瘤細胞具有抑制作用的聚酮chinikomycins A;對多耐藥結核分枝桿菌有殺菌作用的chlorophenazine。此外臨床上抗感染的萬古霉素,替考拉寧以及2014年美國FDA批準上市的抗耐藥菌感染抗生素新藥達巴萬星,奧利萬星及泰地唑胺,它們都屬于鹵化天然產物。
本課題組前期從貴州特殊生境梵凈山土壤中分離鑒定一株命名為Streptomycessp.FJS31-2菌株(菌株保藏號:CGMCC4.7321),保藏日為2016年6月2日,通過次級代謝產物研究,分離鑒定得到新型氯化聚酮系列的化合物如中國專利CN106432262A公開的一種鏈霉菌來源鹵化聚酮化合物、制備方法及應用,該鹵化II型聚酮類抗生素化合物即為化合物zunyimycin A;如中國專利CN106167494A公開的一種鹵化II型聚酮類抗生素化合物、制備方法及其應用,該鹵化II型聚酮類抗生素化合物即為化合物zunyimycin B;如中國專利CN106167495A公開的一種鹵化II型聚酮類抗生素化合物、制備方法及其應用,該鹵化II型聚酮類抗生素化合物即為二氯取代的鹵化II型聚酮類抗生素化合物。
申請人繼續對該菌株進行研究,以期獲得其他化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新的II型鹵化聚酮類化合物及其應用。
一種一氯取代的II型鹵化聚酮類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結構式為:
所述化合物由保藏號:CGMCC4.7321鏈霉菌的代謝產物中分離獲得。
該一氯取代的II型鹵化聚酮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菌株的活化:從-80℃冰箱中取出保存的鏈霉菌Streptomyces sp.FJS31-2菌株,菌株的保藏編號為CGMCC4.7321,保藏日為2016年6月2日,活化時:以無菌接種環挖取菌株的孢子,十字劃線接種于基礎培養基的平板上,靜置培養,挑取單菌落傳代至第三代后放大培養;
步驟二、發酵產物的發酵培養:選用固體培養基發酵培養,培養基中加入瓊脂粉,靜置培養,菌體連同培養基搗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兩次,合并萃取液,減壓濃縮,得到發酵產物;
步驟三、發酵產物純化分離:a、發酵產物用丙酮溶劑溶解后,與硅膠粉混合后采用氯仿-丙酮按照純氯仿;30:1;15:1;10:1;5:1;2:1;純丙酮,依次7個梯度洗脫收集洗脫劑,洗脫劑旋轉蒸發減壓回收后,用展開劑展開,合并365nm熒光顯黃綠色、8%硫酸乙醇顯黃色、遷移值Rf在0.5的點,合并后得到F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遵義醫科大學,未經遵義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6195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FTP服務的高可用實現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煙氣超低排放的一體化處理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