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藏深部液流的調控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59248.X | 申請日: | 2017-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1786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劉強;楊雄;龍華;李瑞;馬昌明;陳小凱;王堯;陳懷滿;李鴻程;黃世秋;王斯雯;陳銀虎;黃雙龍;李俊萍;聶鳳云;孫倩茹;李佳;王運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K8/504 | 分類號: | C09K8/504;C09K8/508;C09K8/514;E21B33/13;E21B33/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沈金輝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藏 深部液流 調控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油藏深部液流的調控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油藏深部液流的調控劑的原料組成包括體積比為25?40:60?75的段塞Ⅰ和段塞Ⅱ;段塞Ⅰ的原料組成包括:椰油基酰胺丙基甜菜堿、椰油酰胺丙基羥磺基甜菜堿、果膠、酰胺改性淀粉共聚物YX?Ⅰ、氯化鈉、聚丙烯酸鈉、苯酚、硫脲和余量的水;段塞Ⅱ的原料組成包括:高凝油油泥、硅藻土、白炭黑、石灰乳、聚乙烯醇、環氧樹脂、四乙烯五胺、硅膠粉和余量的水。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調控劑制備方法。該調控劑用于中深層油藏注采井深部的調堵時的熱穩定性好,封堵強度大,能夠實現油藏深部的調堵,并且實現高凝油油泥的資源再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油藏調控劑,尤其涉及一種利用高凝油的油泥合成的油藏深部液流的調控劑,屬于油藏開采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油泥除含有常規聯合站的浮渣等雜質外,還有較高含量的高凝油,成分復雜,流動性差,20℃時不具有流動性,凝固成團,加三倍水稀釋,溫度達到60℃-70℃完全融化,粘度小于100mPa·s,同時含有粒徑大于1mm的砂粒等雜物。75℃油泥用60目篩網無法過濾。例如,沈陽油田為全國最大高凝油生產基地,聯合站油泥主要來自于過濾罐反洗排污、斜板儲油罐和浮選機出來的機雜浮渣、三相分離器、沉降罐和注水罐罐底油泥和清洗排污以及少量落地油泥。
現有的油泥的處理方法包括焚燒處理法、生物處理法、溶劑萃取法、熱解吸法、焦化法、固化處理法、熱解處理、焦化處理等。但是,現有的方法的技術門檻高,成熟度低,環保性差,成本高,未得到廣泛應用。由于沒有科學有效的處理途徑,油泥的堆積已嚴重威脅到原油生產的正常運行,存儲能力已達極限,迫切需要尋求出路。
另一方面,油藏深部液流的調堵也是油藏開采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的調控劑有無機型、聚合物型、泡沫型等;無機型調控劑的封堵性能好,但封堵半徑小,只能在近井地帶封堵;聚合物型調控劑具有一定的封堵能力,但耐溫耐鹽性能差;泡沫型調控劑可以增加返排能力,但封堵強度低,有效期短。
綜上,高凝油油泥迫切需要一種有效的處理方法,而且,對于油藏封堵而言,有必要提供一種調控劑,能夠實現油藏深部封堵,同時具有良好的耐溫和耐鹽性能,達到油井增產的目的。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利用高凝油油泥制備一種油藏深部液流的調控劑,該調控劑的熱穩定性好,封堵強度大,能夠實現油藏深部的調堵,同時與地層配伍性好,不污染地層,完全適合中深層油藏化學調堵,并且可以實現高凝油油泥的資源再利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油藏深部液流的調控劑,該油藏深部的調控劑的原料組成包括體積比為25-40:60-75的段塞Ⅰ和段塞Ⅱ;其中,
以段塞Ⅰ的原料組成的總質量為100wt%計,段塞Ⅰ的原料組成包括:0.5%-2%的椰油基酰胺丙基甜菜堿、0.04%-0.1%的椰油酰胺丙基羥磺基甜菜堿、0.2%-0.5%的果膠、2%-5%的酰胺改性淀粉共聚物YX-Ⅰ、0.5%-1%的氯化鈉、0.8%-1.2%的聚丙烯酸鈉、0.08%-0.15%的苯酚、0.03%-0.08%的硫脲和余量的水;
以段塞Ⅱ的原料組成的總質量為100wt%計,段塞Ⅱ的原料組成包括:8%-15%的高凝油油泥、3%-6%的硅藻土、1%-3%的白炭黑、0.1%-0.3%的石灰乳、0.6%-1%的聚乙烯醇、0.8%-1.5%的環氧樹脂、0.2%-0.4%的四乙烯五胺、1%-2%的硅膠粉和余量的水。
上述油藏深部液流的調控劑中,優選地,采用的聚丙烯酸鈉的分子量為3000萬-5000萬。
上述油藏深部液流的調控劑中,優選地,采用的聚乙烯醇的分子量為118000-124000。
上述油藏深部液流的調控劑中,優選地,采用的環氧樹脂為E44和/或環氧樹脂E5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5924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