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紅外氣體分析器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的稀釋誤差檢測裝置及其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58825.3 | 申請日: | 2017-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268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博;陸進宇;任曉燕;李鶯;郜連飛;崔馨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21/3504 | 分類號: | G01N21/3504;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多邦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41 | 代理人: | 范向南 |
| 地址: | 4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標準氣體 紅外氣體分析器 稀釋裝置 出氣口 檢測 流量控制系統 目標氣體 換向閥 測量 稀釋 誤差檢測裝置 管路連接 參考 配制 | ||
1.一種基于紅外氣體分析器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的稀釋誤差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檢測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1)、流量控制系統(4)、換向閥(3)、紅外氣體分析器(5)及鋼瓶裝標準氣體(2),所述的待檢測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1)的出氣口及鋼瓶裝標準氣體(2)的出氣口通過管路連接換向閥(3),換向閥(3)的出氣口通過管路連接流量控制系統(4),所述的流量控制系統(4)的出氣口連接紅外氣體分析器(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紅外氣體分析器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的稀釋誤差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量控制系統(4)包括單片機控制器(42)、觸摸屏顯示裝置(43)及質量流量控制器(41),所述的質量流量控制器(41)的進氣口連接換向閥(3)的出氣口,所述的質量流量控制器(41)的出氣口連通紅外氣體分析器(5)的進氣口,所述的單片機控制器(42)的A/D轉換模塊通過數據線與質量流量控制器(41)的控制口連接,所述的單片機控制器(42)的輸入模塊及顯示模塊通過數據線連接通過控制線連接觸摸屏顯示裝置(43)。
3.利用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基于紅外氣體分析器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的稀釋誤差檢測裝置檢測稀釋誤差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檢測步驟:
a、首先確定待檢測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1)的最大稀釋倍數k,使用該標準氣體稀釋裝置配制稀釋倍數為2%k的目標氣體;
b、開啟紅外氣體分析器(5),待充分預熱后,標定紅外線分析器的零點和量程;
c、通過觸摸屏顯示裝置(43)設置流量控制系統(4)的氣體流量;
d、啟動換向閥(3),使待檢測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1)的出氣口與流量控制系統(4)連通,將步驟a中配制的目標氣體通入紅外氣體分析器(5),待紅外氣體分析器(5)示值穩定后,在時刻t1記錄紅外氣體分析器(5)的示值C1;啟動換向閥(3),使與目標氣體濃度相同的鋼瓶裝標準氣體(2)的出氣口與流量控制系統(4)連通,將鋼瓶裝標準氣體(2)通入紅外氣體分析器(5),待紅外氣體分析器(5)示值穩定后,在時刻t2記錄紅外氣體分析器(5)的示值S1,在時刻t3記錄紅外氣體分析器(5)的示值S2;啟動換向閥(3),再次使待檢測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1)的出氣口與流量控制系統(4)連通,將步驟a中配制的目標氣體通入紅外氣體分析器(5),待紅外氣體分析器(5)示值穩定后,在時刻t4記錄紅外氣體分析器(5)的示值C2;
e、計算待檢測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1)的稀釋誤差,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待檢測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1)的稀釋誤差值;
—通入目標氣體時,紅外氣體分析器(5)的示值;
—通入與目標氣體濃度值相等的瓶裝標準氣體時,紅外氣體分析器(5)的示值;
f、重復步驟d、e,對待檢測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1)的稀釋倍數為2%k時的稀釋誤差值進行多次測量計算,多次測量得到的稀釋誤差值的平均值即為該標準氣體稀釋裝置的稀釋倍數為2%k時的稀釋誤差;
g、利用待檢測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1)配制不同稀釋倍數的目標氣體,重復步驟b~f,對待檢測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1)的不同的稀釋倍數的稀釋誤差進行測量計算,得出不同稀釋倍數的稀釋誤差;
h、分析待檢測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1)的各個稀釋倍數的稀釋誤差,以絕對值最大的稀釋誤差作為該待檢測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的稀釋誤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紅外氣體分析器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的稀釋誤差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c中設置的流量控制系統(4)的氣體流量為400~600ml/min。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紅外氣體分析器的標準氣體稀釋裝置的稀釋誤差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d中,測量時t2-t1= t4-t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未經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58825.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