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覆蓋件檢測用夾具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52713.7 | 申請日: | 2017-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156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小華;梁程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柳州市鉅嘉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B11/00 | 分類號: | B25B11/00;G01M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張云枝 |
| 地址: | 545000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覆蓋 檢測 夾具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覆蓋件檢測用夾具,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頂端焊接有兩個固定桿,固定桿上開設有連接桿通孔,連接桿通孔內滑動安裝有連接桿,且連接桿的兩端均延伸至連接桿通孔外,固定座的兩側均設有固定塊,固定塊靠近固定桿的一側開設有連接桿槽,連接桿槽與連接桿滑動連接,且連接桿的一端均延伸至連接桿槽外,連接桿位于連接桿槽內的一側開設有轉軸槽,轉軸槽內轉動安裝有第一轉軸。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提高了夾具的夾持精準度,可以進行更加細微的調整,更方便夾持工作,自動化程度較高,并且具有減震的作用,降低了對汽車覆蓋件的損壞,節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覆蓋件檢測用夾具。
背景技術
汽車覆蓋件是指覆蓋發動機、底盤,構成駕駛室、車身的金屬薄板制成的空間形狀的表面或內部零件,按功能和部位可分為外部覆蓋件、內部覆蓋件和骨架覆蓋件三類,它們在工藝設計、模具加工、設備選擇及質量控制等方面都具有與一般沖壓零件不同的特點。
目前,現有的夾具在夾持中都存在很大的弊端,不能進行細微的調整,夾持的精度較低,而且多數是采用人工手動夾緊,自動化程度較低,工作效率低,并且現有夾具不具有減震的裝置,在進行對汽車覆蓋件夾持檢測時容易造成對覆蓋件的損壞,造成了經濟損失,所以,我們提出了一種汽車覆蓋件檢測用夾具用于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之一,而提出的一種汽車覆蓋件檢測用夾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覆蓋件檢測用夾具,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頂端焊接有兩個固定桿,固定桿上開設有連接桿通孔,連接桿通孔內滑動安裝有連接桿,且連接桿的兩端均延伸至連接桿通孔外,固定座的兩側均設有固定塊,固定塊靠近固定桿的一側開設有連接桿槽,連接桿槽與連接桿滑動連接,且連接桿的一端均延伸至連接桿槽外,連接桿位于連接桿槽內的一側開設有轉軸槽,轉軸槽內轉動安裝有第一轉軸,且第一轉軸的一端延伸至轉軸槽外,第一轉軸上設有用于推動連接桿的推動組件,連接桿遠離固定塊的一側焊接有夾緊塊,兩個夾緊塊均位于兩個固定桿之間,兩個夾緊塊相互靠近的一側均開設有凹槽,凹槽內滑動安裝有減震卡塊部,且減震卡塊部的一端延伸至凹槽外,凹槽內設有減震組件。
優選的,所述推動組件包括固定套設在第一轉軸上位于轉軸槽外的第一錐形齒輪,固定塊的底端設有第二轉軸,且第二轉軸延伸至連接桿槽內并固定安裝有第二錐形齒輪,且第二錐形齒輪與第一錐形齒輪嚙合,第二轉軸遠離第二錐形齒輪的一端與伺服電機的輸出軸相連接。
優選的,所述連接桿槽遠離開口一側的內壁上開設有限位槽,限位槽內固定套設有軸承,軸承固定安裝在第一轉軸上。
優選的,所述第一轉軸位于轉軸槽內的一端焊接有轉軸塊,轉軸塊上開設有外螺紋,轉軸槽內開設有內螺紋,轉軸塊與轉軸槽螺紋連接。
優選的,所述固定塊底端焊接有兩個支腳,支腳的一側焊接有支撐板,伺服電機固定安裝在支撐板上。
優選的,所述減震組件包括焊接在減震卡塊部位于凹槽內一側的卡塊,凹槽遠離開口一側的內壁上開設有兩個滑塊槽,兩個滑塊槽內均滑動安裝有滑塊,滑塊與卡塊之間通過連桿轉動連接,兩個滑塊槽相互遠離一側的內壁上均開設有卡桿槽,卡桿槽內滑動安裝有卡桿,且卡桿的一端延伸至卡桿槽外,卡桿位于卡桿槽外的一端與滑塊之間焊接固定,卡桿槽遠離開口一側的內壁上焊接有彈簧,卡桿位于卡桿槽內的一端焊接有限位塊,限位塊遠離卡桿的一側與彈簧之間焊接固定。
優選的,所述滑塊的一側滾動安裝有滾珠,滾珠與滑塊槽的內壁相接觸。
優選的,所述連接桿槽兩側的內壁上均固定安裝有第一滑軌,連接桿兩側均焊接有限位滑塊,兩個限位滑塊分別滑動安裝在兩個第一滑軌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柳州市鉅嘉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柳州市鉅嘉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5271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