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旋翼模型槳葉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52403.5 | 申請日: | 2017-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002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1 |
| 發明(設計)人: | 廖會生;黃建萍;李新民;鄧建軍;陳垚鋒;陳衛星;王江華;陳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4F5/60 | 分類號: | B64F5/60;B64C11/18;G01L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 地址: | 333001 ***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槳葉 泡沫填充層 旋翼模型 加強帶 盒型 金屬毛細管 橡膠填充層 復材 碳纖維復合材料 直升機旋翼槳葉 表面壓力測量 后緣 鋪設 測壓設備 槳葉表面 蒙皮表面 上下表面 設備安裝 壓力分布 測壓點 測壓孔 故障率 最外層 蒙皮 前緣 垂直 貫穿 試驗 | ||
本發明涉及直升機旋翼槳葉表面壓力測量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旋翼模型槳葉,包括:位于槳葉前緣中間位置的盒型梁;分別位置盒型梁的前端、中間以及后端的泡沫填充層;布置在盒型梁上下表面的復材加強帶;保型層,位于第一泡沫填充層、復材加強帶以及第三泡沫填充層的外表面,以形成槳葉的骨架;橡膠填充層,具有凹槽,鋪設在保型層的外表面;金屬毛細管,布置在凹槽中;蒙皮,鋪設在橡膠填充層的外表面,作為槳葉最外層;碳纖維復合材料加強帶,布置在槳葉的后緣;測壓孔,沿垂直于蒙皮表面方向貫穿金屬毛細管;設備安裝槽,用于安裝測壓設備。本發明的旋翼模型槳葉,能夠增加測壓點的數量,降低試驗故障率,獲得精確的槳葉表面壓力分布結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直升機旋翼槳葉表面壓力測量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旋翼模型槳葉。
背景技術
直升機旋翼槳葉表面壓力分布是旋翼氣動研究的關鍵之一,能否精確測量旋翼槳葉表面壓力分布直接影響旋翼氣動性能分析。
目前國內外都是采用在槳葉表面布置微型壓力傳感器的方式測量槳葉表面壓力分布,但在旋翼模型高速旋轉時,微型壓力傳感器容易損壞,而且微型壓力傳感器價格比較昂貴,限制了槳葉表面測壓點數。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設計一種旋翼模型槳葉,以解決現有旋翼槳葉表面壓力測試裝置存在的至少一個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旋翼模型槳葉,包括:
盒型梁,位于所述槳葉前緣中間位置;
第一泡沫填充層,位于所述盒型梁的前端;
第二泡沫填充層,位于所述盒型梁的中間;
第三泡沫填充層,位于所述盒型梁的后端;
復材加強帶,布置在所述盒型梁的上下表面;
保型層,位于所述第一泡沫填充層、復材加強帶以及第三泡沫填充層的外表面,以形成所述槳葉的骨架;
橡膠填充層,鋪設在所述保型層的外表面,且在所述橡膠填充層上沿徑向開設有多個凹槽;
金屬毛細管,布置在所述橡膠填充層的凹槽中;
蒙皮,鋪設在所述橡膠填充層的外表面,作為所述槳葉最外層;
碳纖維復合材料加強帶,布置在所述槳葉的后緣;
測壓孔,沿垂直于所述蒙皮表面方向貫穿所述金屬毛細管,使得所述金屬毛細管與槳葉外表面大氣連通;
設備安裝槽,沿徑向開設在所述槳葉的中間,且位于所述第三泡沫填充層位置處,用于安裝測壓設備,其中,所述測壓設備通過軟管與所述金屬毛細管連通,以測量槳葉表面壓力。
可選的,所述蒙皮由一層或兩層玻纖布構成。
可選的,所述測壓設備為壓力傳感器和/或溫度傳感器。
可選的,所述的旋翼模型槳葉還包括:
上盒蓋和下盒蓋,分別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設備安裝槽的上下表面,以構成所述槳葉的上下型面。
可選的,所述的旋翼模型槳葉還包括:
加強框,設置在設備安裝槽的周圍。
發明效果:
本發明的旋翼模型槳葉,通過槳葉結構設計將毛細管布置在槳葉表面,在保證槳葉結構強度的情況下,可以透過蒙皮材料加工測壓孔,增加測壓點的數量,降低試驗故障率,獲得精確的槳葉表面壓力分布結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旋翼模型槳葉總體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未經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5240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