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血清蛋白標志物組在制備鑒別血吸蟲病檢測試劑盒中的應用及檢測試劑盒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52257.6 | 申請日: | 2017-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705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華海涌;黃玉政;尤璐;唐鳳;胡楠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33/68 | 分類號: | G01N33/6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孫甫臣 |
| 地址: | 21406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血清 蛋白 標志 制備 鑒別 血吸蟲病 檢測 試劑盒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異戊烯半胱氨酸氧化酶和載脂蛋白的血清蛋白標志物組在制備鑒別經典型晚期血吸蟲病和新發展晚期血吸蟲病檢測試劑盒中的應用,采用iTRAQ結合MRM技術,對經典型晚血病人、新發展晚血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血清蛋白進行識別與驗證,經典型晚血人群中,異戊烯半胱氨酸氧化酶表達量是新發晚血組的2~3倍;新發展晚血人群中,載脂蛋白表達量是經典晚血組的2倍。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用于鑒別經典型晚期血吸蟲病和新發展晚期血吸蟲病的檢測試劑盒,包括異戊烯半胱氨酸氧化酶多克隆抗體、載脂蛋白的多克隆抗體、上樣緩沖液和ELISA 96孔板。本發明的試劑盒能夠準確的鑒別經典型和新發展晚期血吸蟲病,具有極大的市場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晚期日本血吸蟲病診斷蛋白標志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血清蛋白標志物組在制備鑒別經典型晚期血吸蟲病和新發展晚期血吸蟲病檢測試劑盒中的應用及檢測試劑盒。
背景技術
晚期血吸蟲病(簡稱晚血)是由于反復或大量感染日本血吸蟲尾蚴,治療不及時,經過較長時期的病理發展過程而形成,是血吸蟲病的終末形式,對患者生理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甚至危及生命。隨著血吸蟲病綜合防治措施的不斷實施,尤其是晚血病人治療救助項目的開展,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有資料顯示,在已達到傳播阻斷標準較長時間的地區仍出現新的晚血病人(2013年,該現象由血吸蟲病專家組會議定名為新發展晚期血吸蟲病),但其與傳統的晚血發生發展機理有何異同,需要進一步研究。在血吸蟲病逐漸消除的進程中,對經典晚期血吸蟲病人與新發展晚血病人進行鑒別,對考察地方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更好指導現場預防控制工作,故對兩者區別診斷迫在眉睫。
毫無疑問,疾病生物標志物研究,特別是對體液標志物的研究,一直是生物醫學研究領域比較熱門的話題。近年來,血清標志物研究已經被廣泛報道,作為一種新的血清生物標志物研究手段,蛋白質組學已經成為人們研究基因表達產物、蛋白質與感染性疾病發生發展關系的重要方法,并且已經應用于對細胞系、動物模型和患者組織、血清和體液中蛋白的分析,以識別寄生蟲入侵、蟲與宿主互作性的相關蛋白等方面的變化,從而揭示日本血吸蟲病及其侵襲肝臟導致纖維化的發病機制,鑒定新的標志物或者藥物靶點,探索炎癥在疾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為日本血吸蟲病的診治提供新思路。
現代生物標志物的研發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發現階段,驗證階段和確認階段。在發現階段,蛋白質組學的技術方法已經在生物標志物的發現和檢測中獲得廣泛應用。目前較主流的一種基于串聯質譜方法的蛋白質定量技術-iTRAQ (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該技術通過對蛋白質酶解后肽段進行標記,利用串聯質譜方法,可以對肽段進行精確鑒定和定量。iTRAQ技術較以往傳統的雙向電泳技術具有更明顯的優勢。iTRAQ技術可以涉及不同生命領域,并可同時對多達8種樣品進行分析,且應用范圍非常廣,比如,iTRAQ技術在識別子宮內膜癌、肝細胞癌、乳腺癌等癌癥細胞蛋白表達差異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為了更加清楚的闡明胃癌的抗藥分子機制,Hu等將iTRAQ技術帶入了胃癌抗藥性機制的研究中,并以抗長春新堿的SGC7901/VCR細胞系和其親本細胞系SGC7901為研究對象,通過iTRAQ結合LC-MS/MS技術進行分析,發現了91種蛋白在SGC7901/VCR和SGC790中差異表達;隨后使用Western印跡技術進一步對這些表達上存在差異的蛋白進行了功能驗證,最終證實SGC7901/VCR中的MVP蛋白和抗藥性有關。這一突破性發現,也進一步為iTRAQ技術在腫瘤中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目前,在血清iTRAQ的研究中大多數都采用等量蛋白混合和等量上樣,也有一些研究者采用相同的體積上樣。血清樣品總量的差異主要是由于高豐度蛋白的存在。利用Proteinminer試劑盒去除血清中高豐度蛋白,減少了大部分高豐度蛋白的干擾,低豐度蛋白濃度也相應地有所提高,血清標本之間的差異也隨之加大。在臨床工作中血清中的蛋白質含量通常以單位體積為標準衡量。因此,以相同的體積混合和上樣可能更為合理。然而,盡管血清在蛋白質組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利用血清中檢測出來的很多蛋白質都沒有臨床驗證,相對于蛋白質組學的應用前景來說,血清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因此,只有開發并應用更先進的蛋白質分離和鑒定技術,蛋白質組學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未經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5225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