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風機與柔性直流輸電聯合系統的阻尼特性測試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50245.X | 申請日: | 2017-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421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瀟;劉輝;吳林林;江浩;李蘊紅;徐曼;陳璨;孫大衛;孫雅旻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賈磊;李秀蕓 |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機 柔性 直流 輸電 聯合 系統 阻尼 特性 測試 方法 | ||
1.一種風機與柔性直流輸電聯合系統的阻尼特性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系統阻尼測試器、公共連接點處風機側模型和公共連接點處柔性直流側模型;所述系統阻尼測試器包括擾動源、掃描設置模塊和系統阻尼特性分析模塊;
所述系統阻尼測試器置于公共連接點處,所述擾動源的一端與所述公共連接點處風機側模型相連,所述擾動源的另一端與所述公共連接點處柔性直流側模型相連;所述掃描設置模塊一端與所述擾動源相連,所述掃描設置模塊另一端與所述系統阻尼特性分析模塊的第一端相連;所述系統阻尼特性分析模塊的第二端與所述公共連接點處風機側模型相連,所述系統阻尼特性分析模塊的第三端與所述公共連接點處柔性直流側模型相連;
所述公共連接點處柔性直流側模型包括換流變壓器子模型、柔性直流送端換流站子模型、柔性直流受端等值子模型;其中,所述柔性直流受端等值子模型、所述柔性直流送端換流站子模型直流端依次相連,所述柔性直流送端換流站子模型交流端、所述換流變壓器子模型的一端相連;所述換流變壓器子模型的另一端與所述系統阻尼測試器相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特性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擾動源為受控電壓源或受控電流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特性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連接點處風機側模型包括風機子模型、升壓變壓器子模型、送出線路;其中,所述風機子模型與所述升壓變壓器子模型的一端相連,所述升壓變壓器子模型的另一端通過所述送出線路與所述系統阻尼測試器相連。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特性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阻尼測試器、所述公共連接點處風機側模型和所述公共連接點處柔性直流側模型均在RT-Lab軟件中搭建。
5.一種風機與柔性直流輸電聯合系統的阻尼特性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特性測試系統展開風機與柔性直流輸電聯合系統的阻尼特性測試;所述方法包括:
掃描設置模塊根據擾動參數向擾動源發送控制命令;
擾動源根據所述控制命令發出擾動信號,所述擾動信號作用于公共連接點處風機側模型和公共連接點處柔性直流側模型;
系統阻尼特性分析模塊采集所述公共連接點處風機側模型的數據以及所述公共連接點處柔性直流側模型的數據;并根據所述公共連接點處風機側模型的數據、所述公共連接點處柔性直流側模型的數據獲得系統阻尼特性參數;
所述系統阻尼特性分析模塊根據所述系統阻尼特性參數繪制風機與柔性直流輸電聯合系統的阻尼特性曲線;
所述公共連接點處風機側模型和所述公共連接點處柔性直流側模型均獲得對應的模型參數;所述掃描設置模塊獲得擾動參數。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特性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阻尼特性參數包括:從擾動源向所述公共連接點處柔性直流側模型的等效阻抗模值、從擾動源向所述公共連接點處風機側模型的等效阻抗模值、擾動源兩側等效電阻之和。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特性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擾動參數包括:擾動信號的幅值大小、頻率變化的范圍以及頻率間隔指令。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特性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參數包括:風機控制器參數、柔性直流換流站控制參數、風機臺數、風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未經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50245.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能質量監測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
- 下一篇:用于濕試驗的模擬淋雨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