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受放射性碘離子污染水體的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49861.3 | 申請日: | 2017-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937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6 |
| 發明(設計)人: | 顧平;張曉媛;周師帥;張光輝;董麗華;侯立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21F9/12 | 分類號: | G21F9/1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麗 |
| 地址: | 300072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放射性 離子 污染 水體 處理 方法 | ||
1.一種受放射性碘離子污染水體的處理方法;其特征是二級逆流吸附反應器底部設有錐形角;攪拌槳通過攪拌器控制轉速,反應器頂部設有進料口,側面為出水口,通過重力排水;側面設置有舊吸附劑排出口,其與蠕動泵連接,通過調整轉速,將沉淀在錐形底部的吸附劑通過硅膠管隨少量液體排出;出水時在反應器中剩余一定的水量;定義每次出水排出后滯留溶液體積與反應器中溶液總體積V之比為稀釋因子F,出水體積應為(1-F)V;步驟如下:
啟動階段,向裝置中加入體積為V、濃度為C0的試驗原水和投量為m/V的新吸附劑,攪拌至吸附平衡后,靜置沉淀后用蠕動泵抽出舊吸附劑;再投入m/V的新吸附劑,吸附平衡后,靜置沉淀后在重力作用下排出一定體積為(1-F)V的上清液,留在容器內為質量為m和體積為FV的溶液;啟動階段僅運行一次,后進入運行階段;
運行階段,從進水開始到出水結束稱為一個周期,運行階段每個周期原水經歷二級吸附,吸附級數按吸附過程的先后定義;每個周期分為進水過程、一級吸附、排掉舊吸附劑、投加新吸附劑二級吸附和出水五個階段;一級吸附過程中向裝置中加入體積為(1-F)V的試驗原水,與裝置中剩余的溶液混合,混合液與留在容器內的吸附劑吸附平衡后靜置沉淀,并通過蠕動泵排出舊吸附劑;二級吸附過程中投加新吸附劑,將m/V的新吸附劑加入反應器中,吸附平衡后在重力作用下排出體積為(1-F)V的上清液;排出的上清液通過微濾膜固液分離;一個周期出水結束后進入下一個運行周期;
運行階段的一個周期的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進水階段:在試驗運行階段,向反應器中加入體積為(1-F)V的試驗原水;
步驟2)一級吸附階段:裝置中加入的體積為(1-F)V的試驗原水,與裝置中剩余的溶液混合,吸附劑與混合液反應,機械攪拌作用下,開始二級逆流吸附過程的第一級吸附;吸附劑和放射性碘離子污染的水體接觸時間為60-120min;
步驟3)舊吸附劑排出階段:吸附劑靜置沉淀3-5min后,用泵將其排出反應器;舊吸附劑排出反應器帶走的溶液控制在5-10%V,舊吸附劑全部排出;
步驟4)投加新吸附劑二級吸附:向反應器中加入納米Cu2O/Cu-C,投加量為1.0g/L,此時開始二級逆流吸附過程的第二級吸附;
步驟5)出水階段:吸附劑靜置沉淀后出水,出水體積為(1-F)V,再通過膜濾作用,實現固液分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1)所述的放射性水體中碘離子的質量濃度為2.00-20.0mg/L;稀釋因子F的選擇范圍為0.200-0.400。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2)所述的機械攪拌轉速為200轉/分鐘。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3)所述的泵排出舊吸附劑的流量為80-100mL/min。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3)所述的反應器錐底角度應大于吸附劑的安息角,保證舊吸附劑全部沉到錐底;反應器的錐底角度為90-120°。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5)所述的吸附劑靜沉時間為3-5min。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5)所述的稀釋因子F的選擇范圍為0.200-0.4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49861.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