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應用于盾構機滾刀狀態監測的無線通信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49244.3 | 申請日: | 2017-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118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7 |
| 發明(設計)人: | 殷謙;謝紅武;張必波;陳東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W4/38 | 分類號: | H04W4/38;H04L29/08;G08C17/02;H04L12/10;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大通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陳勇 |
| 地址: | 453003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用于 盾構 機滾刀 狀態 監測 無線通信 系統 方法 | ||
1.一種應用于盾構機滾刀狀態監測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終端節點、主節點、轉換模塊和上位機;所述終端節點與主節點構成星形網絡拓撲結構;
所述終端節點,用于接收、采集及處理傳感器的信號,處理后的傳感器信號為數字信號,并將數字信號通過無線傳輸發送到主節點,無線傳輸包括高頻通信和低頻通信;所述低頻通信,工作頻段為甚低頻和低頻頻段,載波頻率15KHz-150KHz;所述高頻通信,工作頻段為ISM頻段;每個所述終端節點均包括終端節點電路、電池組和無線通信天線;
所述終端節點電路還包括第一電源管理單元、傳感器信號采集預處理單元、第一微處理器單元、第一高頻無線收發單元和第一低頻無線收發單元;
所述第一電源管理單元,用于對為終端節點提供電源的電池組進行統一管理;
所述傳感器信號采集預處理單元,用于對傳感器采集到的信號進行預處理,并將預處理后的信號發送至第一微處理器單元;
所述第一微處理器單元,用于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處理;
所述第一高頻無線收發單元,用于通過無線通信天線接收和發送高頻無線信號;
所述第一低頻無線收發單元,用于通過無線通信天線接收和發送低頻無線信號,并將信號發送至第一微處理器單元;
所述電池組,用于為終端節點提供電源;
所述主節點,用于接收從終端節點傳輸的數字信號,對數字信號進行處理后,發送控制命令及數據傳輸;所述主節點,還包括:第二微處理器單元、第二低頻無線收發單元、第二高頻無線收發單元、第一RS485總線接口單元、第二電源管理單元和無線通信天線;
所述第二微處理器單元,用于根據通信協議生成數據幀與命令幀,實現對RS485總線的通信,切換高頻無線通信與低頻無線通信,并接收和發送與終端節點的無線傳輸信號;
所述第二低頻無線收發單元,用于對需要發出的信號進行調制,并將調制信號通過無線通信天線進行發射,同時接收并放大終端節點的低頻無線信號,然后對接收信號進行解調;
所述第二高頻無線收發單元,用于通過無線通信天線接收和發送高頻信號,通過串口與第二微處理器單元進行數據通信;
所述第一RS485總線接口單元,用于實現RS485總線接口通信,將第二微處理器的串口信號轉換為RS485總線數據,實現RS485總線上的數據收發;
所述第二電源管理單元,用于為整個主節點電路提供電源,根據各個功能單元的供電需要,提供不同的電源電壓;
所述轉換模塊,用于將主節點發送過來的RS485總線數據信號進行轉換,將其轉換為RS232總線數據信號與上位機進行數據通信,同時為主節點提供電源;
所述上位機為帶有RS232總線接口的工業控制計算機,用于接收從轉換模塊發送的數據,根據通信協議,對終端節點采集的數據進行最終接收及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盾構機滾刀狀態監測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頻通信,調制方式采用ASK調制,解調方式采用快速包絡檢波與慢速包絡檢波相結合,傳輸數據采用曼徹斯特碼進行編解碼;
所述無線傳輸均通過無線通信天線進行傳輸,所述無線通信天線包括線圈天線和鞭形天線,所述低頻通信采用線圈天線,所述高頻通信采用鞭形天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盾構機滾刀狀態監測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模塊,還包括:總線接口轉換單元、RS232總線接口單元、第二RS485總線接口單元和第三電源管理單元;
所述總線接口轉換單元,用于將RS485總線數據信號接收后轉換為RS232總線數據信號;
所述RS232總線接口單元,用于通過RS232總線實現與上位機的數據通信功能;
所述第二RS485總線接口單元,用于通過RS485總線實現與主節點的數據通信功能;
所述第三電源管理單元,用于實現AC-DC轉換功能,將220V AC電源轉換為DC電源,為其余各個單元供電,同時為主節點提供電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4924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