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燃料供給管的供油部構造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48243.7 | 申請日: | 2017-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157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若尾真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K15/04 | 分類號: | B60K1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陳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燃料 供給 供油 構造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燃料供給管的供油部構造,即使在供油中的自動停止工作時發生了燃料逆流,也能夠抑制燃料向外部泄漏。該供油部構造具有:筒狀部,其具有供油口和連接口;第1擋板機構,其配置在筒狀部的供油口側,在噴嘴從供油口插入時,該第1擋板機構被該噴嘴推壓而打開供油口;排出孔,其形成于筒狀部,用于使該筒狀部的內部和外部相連通;排出孔開閉閥,其用于開閉排出孔,排出孔開閉閥配置于在第1內徑構件的內壁位于車輛最下方側的配置面,配置面由相對于車輛水平面從供油口側朝向連接口側下降的傾斜面構成,在傾斜面的供油口側設置有朝向供油口側升起的壁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將供油口和燃料箱之間連通連接的燃料供給管的供油部構造。
背景技術
在具有內燃機的汽車等車輛中,設置有用于將供加油槍的噴嘴插入的供油口和蓄積燃料的燃料箱之間連通連續的燃料供給管。此外,近年來,為了使燃料的供給時的利便性提高,目前采用不存在設置于供油口的油箱蓋的、所謂的無蓋式供油部構造。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無蓋式供油部構造,該供油部具有護罩,該護罩呈現大致圓筒狀,且安裝于車身的外板的護罩安裝口。在該護罩內的最靠近車輛下方側(最低位置)形成有排出孔(排水孔),該排出孔用于將進入到該護罩的內部空間內的水、塵埃等向外部排出。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113101號公報
發明內容
但是,在采用了無蓋式供油部構造的情況下,與以往的有蓋式供油部構造相比,供油口的緣部和安裝于加油槍的噴嘴的前端部的自動停止傳感器的鉛垂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尺寸變小。
因此,在采用了無蓋式供油部構造的情況下,令人擔憂的是:供油中的自動停止工作時,燃料發生逆流而越過內蓋,導致燃料進入內蓋和外蓋之間的空間內。此外,令人擔憂的是,進入內蓋和外蓋之間的空間內的燃料會從排出孔排出到外部。
本發明鑒于上述方面而做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燃料供給管的供油部構造,即使在供油中的自動停止工作時發生燃料逆流,該燃料供給管的供油部構造也能夠抑制燃料向外部泄漏。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具有:筒部,其具有開口和連接口,該開口供加油槍的噴嘴插入,該連接口與用于向燃料箱供給燃料的燃料供給管相連接;擋板機構,其配置于所述筒部的所述開口側,在所述噴嘴從所述開口插入時,該擋板機構被該噴嘴推壓而打開所述開口;排出孔,其形成于所述筒部,用于使該筒部的內部和外部相連通;內徑構件,其安裝于所述筒部的內徑;以及排出孔開閉閥,其用于開閉所述排出孔,所述排出孔開閉閥配置于在所述內徑構件的內壁位于車輛最下方側的配置面,所述配置面由相對于車輛水平面,從所述開口側朝向所述連接口側下降的傾斜面構成,在所述傾斜面的所述開口側設置有朝向所述開口側升起的壁部。
此外,在本發明中,“車輛水平面”指的是與車輛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
在本發明中,能夠獲得一種燃料供給管的供油部構造,即使在供油中的自動停止工作時發生燃料逆流,該燃料供給管的供油部構造也能夠抑制燃料向外部泄漏。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供油部構造的局部省略放大剖視圖。
圖2的(a)和圖2的(b)是用于進行圖1所示的開閉機構的動作說明的局部省略放大剖視圖。
圖3的(a)是表示本實施方式中供油前的狀態的剖視圖,圖3的(b)是表示本實施方式中供油中的自動停止工作時的狀況的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4824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單腔集成尿素罐燃油箱總成
- 下一篇:一種柴油機油箱安裝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