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全光譜白光微LED芯片及其熒光粉涂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45415.5 | 申請日: | 2017-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995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3 |
| 發明(設計)人: | 許毅欽;陳志濤;古志良;黃智明;劉曉燕;張志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1L25/075 | 分類號: | H01L25/075;H01L33/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吳莎 |
| 地址: | 510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譜 白光 led 芯片 及其 熒光粉 方法 | ||
1.一種全光譜白光微LED芯片的熒光粉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在水平轉盤上旋涂熒光粉膠層;
S2:在熒光粉膠層上依次旋涂第一膠體層和熒光粉膠層,如此循環,形成熒光粉膠疊加層,其中,熒光粉膠層的厚度等于微LED芯片的寬度,第一膠體層的厚度等于微LED芯片之間的間距;
S3:沿豎直方向垂直切割熒光粉膠疊加層,形成豎直片狀的熒光粉薄膜,熒光粉薄膜包括層疊設置的第一膠體層和熒光粉膠層;
S4:將熒光粉薄膜旋轉90°至水平放置;
S5:將熒光粉薄膜覆蓋到微LED陣列的粘接層上,熒光粉膠層正對微LED芯片,第一膠體層正對微LED芯片之間的間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中,微LED陣列包括多個條形的微LED芯片,多個條形的微LED芯片間隔平行排布;
在S3中,熒光粉薄膜中的第一膠體層和熒光粉膠層均為條形;第一膠體層、微熒光粉膠層以及LED芯片三者的長度相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與S5之間,還包括:
S41:將多個熒光粉薄膜拼接成一個薄膜整體,其中,相鄰兩個熒光粉薄膜之間采用第二膠體層粘接,薄膜整體中的熒光粉膠層為方形、且呈矩陣形式排布;
在S5中,微LED陣列包括多個方形的微LED芯片,多個方形的微LED芯片呈矩陣形式排布;熒光粉膠層的邊長等于微LED芯片的邊長。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1與S5之間,還包括:
S42:將至少兩個薄膜整體層疊設置,其中,相鄰兩個薄膜整體之間采用第三膠體層粘接,相鄰兩個薄膜整體中的熒光粉膠層相互正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之前,還包括:
S01:將單色熒光粉與硅膠混合均勻,并抽真空排除氣泡,獲得熒光粉膠。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之前,還包括:
S02:在水平轉盤上旋涂脫膜劑。
7.一種全光譜白光微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光譜白光微LED芯片包括:
微LED陣列,所述微LED陣列包括基體以及陣列在所述基體上的微LED芯片;
粘接層,所述粘接層覆蓋在所述微LED芯片上;
熒光粉薄膜,所述熒光粉薄膜包括熒光粉膠層和第一膠體層,相鄰兩個所述熒光粉膠層之間采用所述第一膠體層隔離;所述熒光粉薄膜覆蓋在所述粘接層上,所述熒光粉膠層正對所述微LED芯片,所述第一膠體層正對所述微LED芯片之間的間隙。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全光譜白光微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LED芯片為條形,多個所述微LED芯片間隔平行排布,所述第一膠體層和所述熒光粉膠層均為條形,所述微LED芯片、所述第一膠體層以及所述熒光粉膠層三者的長度相等。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全光譜白光微LED芯片,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熒光粉薄膜拼接成一個薄膜整體,相鄰兩個所述熒光粉薄膜之間采用第二膠體層粘接,所述薄膜整體中的所述熒光粉膠層為方形、且呈矩陣形式排布;
所述微LED芯片為方形,多個所述微LED芯片呈矩陣形式排布,所述薄膜整體中的所述熒光粉膠層的邊長等于所述微LED芯片的邊長。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全光譜白光微LED芯片,其特征在于,至少兩個所述薄膜整體層疊設置,相鄰兩個所述薄膜整體之間采用第三膠體層粘接,相鄰兩個所述薄膜整體中的所述熒光粉膠層相互正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未經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4541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解決散熱問題的LED燈絲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種全光譜白光微LED芯片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