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回采巷道圍巖分區錨固及強力控頂支護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45316.7 | 申請日: | 2017-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012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6 |
| 發明(設計)人: | 辛亞軍;呂鑫;姬紅英;郝海春;李艷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20/00 | 分類號: | E21D20/00;E21D11/10;E21D11/15;E21D11/18;E21D15/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回采 巷道 圍巖 分區 錨固 強力 支護 方法 | ||
1.一種回采巷道圍巖分區錨固及強力控頂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回采巷道設計與圍巖分區:設計預留斷面回采巷道斷面形狀與尺寸,沿煤層頂板掘進回采巷道,將回采巷道支護劃分為兩幫支護區和頂板支護區;
步驟二,錨桿與錨索梁的分區支護:對掘出回采巷道兩幫支護區進行普通短錨桿與底角錨桿支護,掛金屬網護表,回采巷道頂板支護區進行長錨桿、中心錨索與斜拉錨索支護,壁面掛金屬網護表,中心錨索與斜拉錨索分別穿越U型鋼梁中心與兩端出露孔通過中心卡箍與斜拉卡箍連接形成桁架錨索結構;
步驟三,承載包表混凝土立柱制作:采用薄皮鋼筒灌注混凝土制作包表混凝土立柱,用壓平機具將灌注混凝土薄皮鋼筒的柱面與柱底做平,并灑水養護至強度恢復;
步驟四,立柱與桁架錨索協同承載:監測圍巖變形量達到預留設計下沉量時,在頂板支護區端部錨索U型鋼梁下布置兩節垂直連接的包表混凝土立柱,包表混凝土立柱與U型鋼梁間采用適宜墊塊充填,實現混凝土立柱與桁架錨索協同承載;
步驟五,頂板初噴與復噴重點強化:對頂板支護區進行混凝土噴射封閉圍巖形成初噴層,初次噴射混凝土厚度以封閉金屬網為止,間隔一段時間后,二次噴射混凝土噴漿封閉U型鋼梁形成復噴層,完成回采巷道頂板支護區強化控制;
步驟六,兩幫煤體清理與支護完善:根據兩幫支護區煤體變形情況,定期清理兩幫凸出煤體與補打短錨桿、底角錨桿,對頂板支護區下沉量與混凝土立柱受力進行監測,依據監測結果完善支護參數,實現回采巷道圍巖穩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回采巷道圍巖分區錨固及強力控頂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二中,兩幫支護區短錨桿與底角錨桿的長度、直徑、間排距等參數滿足兩幫錨固體墻形成,頂板支護區長錨桿參數滿足形成頂板錨固體梁,斜拉錨索與中心錨索梁參數滿足桁架結構承載要求。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回采巷道圍巖分區錨固及強力控頂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三中,薄皮鋼筒灌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沙子、石子與水按1:1.37:2.78:0.46重量比混合攪拌的混凝土制成包表混凝土立柱。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回采巷道圍巖分區錨固及強力控頂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四中,混凝土立柱均位于斜拉錨索穿越U型鋼梁出露孔向內100mm處,且每隔一排桁架錨索,在桁架錨索兩端支設一對混凝土立柱。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回采巷道圍巖分區錨固及強力控頂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五中,混凝土初噴層采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與按1:3比例混合攪拌噴射,復噴層混凝土參數與初噴層參數相同,且混凝土初噴與復噴時間間隔大于3d。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理工大學,未經河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45316.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