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間隔織物、用間隔織物形成的復合材料和復合材料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45145.8 | 申請日: | 2017-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5195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1 |
| 發明(設計)人: | F·米勒;S·米勒 | 申請(專利權)人: | 米勒紡織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B21/00 | 分類號: | D04B21/00;D04B21/14;B60R13/02;B60N2/58 |
| 代理公司: | 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鄧斐 |
| 地址: | 德國維爾河畔***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間隔 織物 形成 復合材料 應用 | ||
1.間隔織物(1),其包括面狀的第一和第二織物層(4、5),所述第一和第二織物層通過間隔絲(11)相互連接,其中,第一織物層(4)由具有第一墊紗圖案的第一絲系統(6)和具有第二墊紗圖案的第二絲系統(7)形成;設置經修改的編鏈墊紗作為第一墊紗圖案,在所述經修改的編鏈墊紗中,第一絲系統(6)的絲沿針織方向(W)以交替的次序形成編鏈線圈(8)并且在不形成線圈的情況下引導,由此通過省卻線圈而形成沿橫向延伸的削弱線,使得具有省卻的線圈的區域能夠容易地彎曲;并且第二絲系統(7)的絲分別在至少兩個沿針織方向(W)延伸的、彼此相鄰的線圈縱行上引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織物層(5)具有分別由多個線圈形成的開口。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間隔織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經修改的編鏈墊紗中,第一絲系統(6)的絲沿針織方向(W)以交替的次序形成編鏈線圈(8)并且作為單針襯緯(9)引導。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間隔織物(1),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二織物層(5)的絲在每個線圈橫列中形成線圈。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間隔織物(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絲系統(7)利用絨針墊紗形成。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間隔織物(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經修改的編鏈墊紗中,第一數量n≥1的編鏈線圈(8)沿針織方向(W)與第二數量m≥1的線圈以反復的次序交替。
6.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間隔織物(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織物層(4、5)之間以沿橫向(Q)延伸的傾斜位置設置間隔絲(11),并且在沿針織方向(W)的觀察方向上在間隔織物(1)的整個寬度上存在間隔絲(11)的交叉。
7.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間隔織物(1),其特征在于,通過所述第一和第二織物層(4、5)和在第一和第二織物層之間設置的間隔絲(11)確定的厚度在2mm和15mm之間。
8.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包括按照權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間隔織物(1),并且包括設置在間隔織物(1)的第一織物層(4)上的覆蓋及裝飾層(3)。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材料用于機動車的內部區域。
10.按照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蓋及裝飾層(3)由選擇自包括皮革、人造革、裝飾膜和紡織品的組中的材料形成。
11.按照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蓋及裝飾層(3)與第一織物層(4)粘接。
12.按照權利要求8至11之一所述的復合材料用于機動車的內部空間構造的應用,其中,復合材料以第二織物層(5)施加到非平面的底部結構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米勒紡織品有限公司,未經米勒紡織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45145.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