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機器人智能磨削的工件表面強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44349.X | 申請日: | 201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002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軍偉;陳小奇;陳華斌;張曉強;任緒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4B21/00 | 分類號: | B24B21/00;C21D7/08;C22F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屈蘅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機器人 智能 磨削 工件 表面 強化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機器人智能磨削的工件表面強化方法,該方法根據工件的材質選擇粗砂帶和細砂帶,先用粗砂帶進行粗磨削加工,再換細砂帶進行細磨削加工,所述細磨削加工的磨削方向與粗磨削加工的方向垂直。本發明加工的工件表面獲得較深的強化層、大的殘余壓應力、低的粗糙度和形變組織結構優化,實現了機器人智能磨削加工工件表面性能的有效強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材料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機器人智能磨削的工件表面強化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零部件的精度和表面性能要求愈來愈高。磨削加工作為工件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已從精加工逐步擴大到粗加工領域。由于磨削加工所采用的磨具(磨料)具有顆粒細小,硬度高,耐熱性好等特點,因而能加工一般金屬刀具所不能加工的零件表面,加工過程中同時參與切削運動的顆料數量多,能切除極薄極細的切屑,因面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值小。伴隨著磨料磨具和工業自動化的發展,機器人智能磨削加工的應用愈來愈受到重視,機器人智能磨削加工能大幅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其在工業加工中所占比重也將進一步增大。
現有的材料表面強化技術方法主要有:表面噴丸強化技術、激光表面強化技術、電子束表面強化技術、熱擴滲技術、表面淬火、電鍍和化學鍍等,而這些技術作為獨立的工藝過程,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也比較低下。磨削加工作為工件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在成型過程中,達到表面強化效果。目前,國內外針對機器人智能磨削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自適應磨削、磨削刀具、磨損機理、路徑規劃、材料去除率、原位檢測等領域,而對材料表面性能的研究不夠全面深入。
而傳統的多道磨削工藝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從粗砂帶逐步過渡到細砂帶磨削,最終可以獲得理想的表面粗糙度,但是強化層深度與普通的機加工相差無幾,不能達到工件表面強化的目的。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機器人智能磨削的工件表面強化方法,旨在解決現有的磨削工藝加工的工件表面無強化層、殘余壓應力大、粗糙度高等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機器人智能磨削的工件表面強化方法,該方法根據工件的材質選擇粗砂帶和細砂帶,先用粗砂帶進行粗磨削加工,再換細砂帶進行細磨削加工,所述細磨削加工的磨削方向與粗磨削加工的方向垂直。
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設定磨削參數:根據工件的材質和設定尺寸,選取粗磨削加工使用的粗砂帶,計算粗磨接觸力、粗磨時間、粗磨水冷時間、粗砂帶轉動速率;選取細磨削加工使用的細砂帶,計算細磨接觸力、細磨時間、細磨水冷時間、細砂帶轉動速率。
在對某種材料進行機器人智能磨削加工之前,需要根據材料本身的成分、組織和性能選擇合理的磨削參數、以及磨削程序,包括磨削接觸力、砂帶轉動速率和機器人路徑。與此同時,選擇兩種合適的砂帶型號。
S2夾持工件:將工件夾持于工業機器人的調節機械臂的夾持裝置上,并將粗砂帶安裝在砂帶機上。
根據工件形狀,選擇合適的夾具類型,將工件夾持在機器人末端夾具上。同時,根據機器人程序,布置好冷卻水槽等外圍設備。
S3粗磨削加工:啟動砂帶機和工業機器人,使工件與粗砂帶接觸并按S1中得到的粗磨接觸力、粗磨時間、粗砂帶轉動速率進行加工,然后操作工業機器人將工件置于冷卻槽中水冷至細磨水冷時間。
為了獲得較深的殘余應力層以及形變組織優化效果,首次磨削選擇粗砂帶以及大的磨削參數,對工件表面進行粗磨削加工。在保證工件不被損壞的前提下,獲得最大的塑性變形層,同時獲得熱處理的效果。由于磨削參數較大,所以工件表面粗糙度較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4434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