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盤式微耕機支腳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43285.1 | 申請日: | 201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361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7 |
| 發明(設計)人: | 文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科業動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B76/00 | 分類號: | A01B76/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 地址: | 40910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式微 耕機支腳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盤式微耕機支腳。
背景技術
微耕機以小型柴油機或汽油機為動力,具有重量輕,體積小,結構簡單等特點。微耕機廣泛適用于平原、山區、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園等。配上相應機具可進行抽水、發電、噴藥、噴淋等作業,還可牽引拖掛車進行短途運輸,微耕機可以在田間自由行使,便于用戶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農用機械無法進入山區田塊的煩惱,是廣大農民消費者替代牛耕的最佳選擇。
微耕機的形式有多種多樣,且多數是手扶式兩輪微耕機,因此需要設置附屬的支腳來幫助微耕機在傾斜時候進行車體支持。支腳的形式各異,現有的支腳設置為了經濟性,節省材料,結構比較簡單,造成使用起來穩定性和牢固性不強。
發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盤式微耕機支腳。
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盤式微耕機支腳,包括并排設置的兩個邊架條,兩個所述邊架條的后端通過端條連接為一體,每個所述邊架條上均沿前后方向設置有多個安裝孔,所述邊架條的前端通過前端支撐管連接為一體,且所述前端支撐管的左右兩端伸出到所述邊架條外,所述前端支撐管上設置有把手,所述前端支撐管的中部后面設置有支腳安裝塊,所述支腳安裝塊上鉸接有支腳,所述支腳的中部沿著左右方向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左右兩端各設置有一個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連接在所述連接板上,另一端連接在所述前端支撐管上。
進一步,所述支腳的后端連接有墊板,所述墊板為圓形,且該墊板的板面與所述支腳垂直。
進一步,所述安裝孔為橢圓孔,且長軸方向為前后方向。
進一步,所述前端支撐管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個調節孔,所述調節孔為橢圓形,且長軸方向為左右方向。
進一步,所述邊架條和端條均為角鋼。
有益效果:本發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且便于生產,通過本發明作為微耕機的支撐,結構牢固,支撐的穩定性良好,且不易損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的一種盤式微耕機支腳,包括并排設置的兩個邊架條1,兩個邊架條1的后端通過端條2連接為一體,每個邊架條1上均沿前后方向設置有多個安裝孔1a,邊架條1的前端通過前端支撐管3連接為一體,且前端支撐管3的左右兩端伸出到邊架條1外,前端支撐管3上設置有把手8,前端支撐管3的中部后面設置有支腳安裝塊4,支腳安裝塊4上鉸接有支腳5,支腳5的中部沿著左右方向設置有連接板6,連接板6的左右兩端各設置有一個拉簧7,拉簧7的一端連接在連接板6上,另一端連接在前端支撐管3上。支腳5的后端連接有墊板9,墊板9為圓形,且該墊板9的板面與支腳5垂直。安裝孔1a為橢圓孔,且長軸方向為前后方向。前端支撐管3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個調節孔3a,調節孔3a為橢圓形,且長軸方向為左右方向。邊架條1和端條2均為角鋼。
本發明的原理如下:
邊架條1、端條2和前端支撐管3形成一個整體的框架,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同時也具有更加牢固的結構。把手8的作用是用于操作者握持。支腳5通過支腳安裝塊4安裝在前端支撐管3上,結構穩定,牢固,可以將承受的力直接傳導到邊架條1,端條2和前端支撐管3形成的框架上。支腳5鉸接在前端支撐管3上,并通過拉簧7進行拉回位,在不使用時能自動回位。墊板9的作用是幫助支撐穩定性的作用。安裝孔1a用來幫助邊架條1的安裝和位置調節。調節孔3a的作用是在前端支撐管3安裝好后進行位置調節。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科業動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重慶科業動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4328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