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雙燃氣供給的導熱油鍋爐及其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241682.5 | 申請日: | 201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0600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崔秀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沃騁有色金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H7/00 | 分類號: | F24H7/00;F24H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何艷娥 |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崇明區(qū)橫沙鄉(xiāng)***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助燃空氣 燃氣 出氣端 分流箱 換熱管 集流箱 助燃空氣供給 導熱油鍋爐 導通連接 燃氣供給 進氣端 導管 導通 燒嘴 主燃氣供給管 燃燒 鍋爐本體 加熱功率 出煙管 導入管 換熱箱 均勻性 排煙管 燃燒爐 室內(nèi)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雙燃氣供給的導熱油鍋爐,包括鍋爐本體、燃氣燒嘴、主燃氣供給管、助燃空氣供給管、助燃空氣分流箱、助燃空氣換熱管、助燃空氣集流箱、熱助燃空氣導管、出煙管、換熱箱和排煙管;助燃空氣供給管導通連接助燃空氣分流箱,助燃空氣分流箱的出氣端導通若干助燃空氣換熱管的進氣端,各助燃空氣換熱管出氣端共同導通助燃空氣集流箱,助燃空氣集流箱的出氣端通過熱助燃空氣導管導通連接燃氣燒嘴的助燃空氣進氣端;同時采用燃氣導入管在燃燒室內(nèi)導入第二次燃氣,使燃燒爐中部重新劇烈燃燒,提高加熱功率和均勻性。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鍋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燃氣供給的導熱油鍋爐。
背景技術
導熱油鍋爐以導熱油為介質,利用熱油循環(huán)油泵強制介質進行液相循環(huán),將熱能輸送給用熱設備后再返回加熱爐重新加熱,將熱能輸送給用熱設備后再返回加熱爐重新加熱,具有在低的壓力下獲得高的工作溫度,并且能對介質運行進行高精密控制工作;
現(xiàn)有的導熱油鍋爐的燃燒室中主要為簡單的助燃空氣和燃氣混合后噴向燃燒室,由于正常噴射的火焰不能完全均勻的對現(xiàn)有規(guī)整結構燃燒室中的加熱管加熱,造成熱量充分利用,同時還會有部分燃氣沒有完全利用,隨煙氣排出,造成能源浪費的現(xiàn)象。
發(fā)明內(nèi)容
發(fā)明目的: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燃燒更加充分均勻的一種雙燃氣供給的導熱油鍋爐及其方法。
技術方案: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種雙燃氣供給的導熱油鍋爐,包括鍋爐本體、燃氣燒嘴、主燃氣供給管、助燃空氣供給管、助燃空氣分流箱、助燃空氣換熱管、助燃空氣集流箱、熱助燃空氣導管、出煙管、換熱箱和排煙管;
所述助燃空氣供給管導通連接所述助燃空氣分流箱,所述助燃空氣分流箱的出氣端導通若干所述助燃空氣換熱管的進氣端,各所述助燃空氣換熱管出氣端共同導通所述助燃空氣集流箱,所述助燃空氣集流箱的出氣端通過所述熱助燃空氣導管導通連接所述燃氣燒嘴的助燃空氣進氣端;所述燃氣燒嘴的燃氣進氣端連接所述主燃氣供給管;所述燃氣燒嘴的火焰噴口對應在所述鍋爐本體的燃燒室中;
所述鍋爐本體的煙氣排出端連接所述出煙管,所述出煙管的出煙端連接所述換熱箱的熱煙進煙端,所述換熱箱的出煙端連接排煙管,所述排煙管導通外界;
各所述助燃空氣換熱管穿過所述換熱箱內(nèi)的換熱腔。
進一步的,所述鍋爐本體外部呈橫向姿態(tài)的圓柱體結構;所述換熱箱為橫向設置的長條密閉箱體結構,且換熱箱水平設置于所述鍋爐本體上方;
所述助燃空氣換熱管為金屬換熱細管結構,若干助燃空氣換熱管形成束狀換熱管群;且若干助燃空氣換熱管沿換熱箱長度方向穿過所述換熱箱內(nèi)的換熱腔;
所述出煙管的出煙端導通換熱箱內(nèi)腔后端;所述換熱箱內(nèi)腔前端導通排煙管。
進一步的,所示鍋爐本體內(nèi)部同軸心設置有燃燒室,所述燃燒室為橫向姿態(tài)的錐形圓臺結構;所述燃氣燒嘴的火焰噴口同軸心設置在所述燃燒室的圓臺細端;所述燃燒室的圓臺粗端所在的排煙壁上設置有若干排煙口,所述排煙口在所述排煙壁中形成導煙通道;若干排煙孔沿所述燃燒室軸線呈圓周陣列分布;所述排煙壁遠離所述燃燒室的一側具有蓄煙腔,所述蓄煙腔通過若干導煙通道導通燃燒室;所述蓄煙腔遠離所述導煙通道的一側導通連接所述出煙管;所述燃燒室內(nèi)還包括熱油加熱管,所述熱油加熱管呈錐形螺旋盤繞狀貼附于所述燃燒室的錐形內(nèi)壁.。
進一步的,所述燃燒室中還包括引火錐;所述引火錐外壁呈橫向姿態(tài)的圓錐結構;所述引火錐與所述燃燒室同軸心設置,且所述引火錐靠近所述火焰噴口的一端為圓錐尖端.,且所述圓錐尖端.呈圓頂平滑過渡;所述引火錐的圓錐底面.所在面位于所述燃燒室軸向方向的中部;所述圓錐尖端.與所述火焰噴口間距設置;所述引火錐至少通過一根支撐桿與所述燃燒室內(nèi)壁支撐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沃騁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上海沃騁有色金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4168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