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監測自修復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智能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40515.9 | 申請日: | 201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003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姚鑫驊;欒叢叢;劉加朋;沈洪垚;傅建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7/04 | 分類號: | G01N27/04;G01N27/20;C08J5/04;C08L101/00;C08K7/06;B29C70/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徐敏 |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監測 修復 碳纖維 增強 復合材料 智能 結構 | ||
1.一種自監測自修復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智能結構,包括復合材料基體和多個最小單元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單元模塊包括上下兩組碳纖維,所述碳纖維層中安裝有與外部電阻測量裝置連接的電極;所述復合材料基體中設有至少一組孔道,每組孔道包括相互靠攏并且沿著相同方向延伸的兩條孔道;每組中的兩條孔道分別注入不同組份樹脂膠,同一組的兩條孔道中的樹脂在孔道發生破壞時相遇后會發生固化;
所述碳纖維層配合每組孔道布置至少一組碳纖維以及電極,配合的碳纖維沿著對應的孔道延伸;
所述復合材料基體通過三維打印制造,所述孔道自密封在所述復合材料基體中,所述孔道兩端向上彎形成開口向上的灌注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監測自修復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智能結構,其特征在于,配合的碳纖維與對應的孔道沿徑向的間隔距離小于0.5倍的孔道最大直徑。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監測自修復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智能結構,其特征在于,相鄰組的孔道沿徑向的間隔距離大于1倍孔道最大直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監測自修復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智能結構,其特征在于,同組內的兩孔道沿徑向的中心間隔距離大于1.5倍孔道最大直徑,小于2倍孔道最大直徑。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監測自修復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智能結構,其特征在于,采用的不同組份樹脂膠為丙烯酸酯AB膠的A組分和B組分。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監測自修復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智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材料基體采用熱塑性材料。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監測自修復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智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塑性材料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聚乳酸,聚醚醚酮,聚碳酸酯,聚乙烯,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種。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監測自修復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智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材料基體采用熱固性材料,所述熱固性材料為環氧樹脂、酚醛樹脂和聚酯樹脂中的至少只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40515.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凝血時間檢測儀及其檢測方法
- 下一篇:一種在線測量固體含水率的裝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