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汽變換催化劑及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37837.8 | 申請日: | 201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477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7 |
| 發明(設計)人: | 唐南方;叢昱;商慶浩;陳帥;吳春田;許國梁;張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1J23/745 | 分類號: | B01J23/745;B01J23/83;C01B3/16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馬馳 |
| 地址: | 116023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催化劑 水汽變換 摩爾比 制備 復合金屬氧化物 環境污染問題 催化劑組成 催化活性 一步合成 自組裝 凝膠 蒸發 金屬 應用 表現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汽變換催化劑及其制備的新方法。該催化劑組成為Fe?M?Al復合金屬氧化物,其中M為Cu、Ce、Zr、La等金屬。Fe與M的摩爾比為18~22,Fe與Al的摩爾比為8~12。該催化劑采用溶膠?凝膠蒸發自組裝的方法一步合成。應用于水汽變換反應中,表現出優于傳統Fe?Cr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并且有效避免Cr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水汽變換反應的催化劑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以Fe為活性組分、以Cu或稀土金屬為電子助劑、Al2O3為結構助劑的用于CO和H2O反應制氫的催化劑。
背景技術
水汽變換(CO+H2O=H2+CO2)反應在合成氨工業、甲醇生產、制氫以及城市煤氣等行業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迄今為止,鐵系(Fe-Cr)高溫變換催化劑仍是水汽變換反應中使用量最大的催化劑之一。Fe-Cr催化劑具有活性范圍寬,熱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有一定的抗中毒性,廉價易得,適用性好等優點。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Fe-Cr催化劑已達到其活性瓶頸,很難有進一步的提高。此外,Fe-Cr催化劑中的Cr2O3會對人類和動、植物造成極大的危害,導致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Fe-Cr催化劑已難以適應現代化工中高效、綠色環保的要求,亟需開發新型水汽變換催化劑。
為了降低或消除鉻對環境和人類帶來的危害,國內外均在積極研發低鉻或無鉻高溫變換催化劑。ICI公司公開了一種無鉻鐵基高(中)溫變換催化劑,采用8~25%的CaO、CeO、ZrO或HfO2代替傳統助劑Cr。其中以CeO為助劑的催化劑表現出最高的水汽變換活性,然而該催化劑的活性也僅能達到傳統Fe-Cr催化劑的81%。前蘇聯開發的以10~14%的Pd代替Cr的高變催化劑CTK-KC,印度開發了含30~40%Fe、4%K的Fe-Al系催化劑都未能達到目前Fe-Cr催化劑的活性。我國福州大學開發了用過渡元素替代Cr的無鉻Fe基高(中)溫變換催化劑B121已現實工業化應用;內蒙古工業大學開發的NBC-1催化劑,其組成為Fe2O3-CeO2-Al2O3-K2O,具有活性高、強度好、耐硫性能強等優點,已在土左旗化肥廠應用。南化集團研究院開發的新型無鉻高(中)溫變換催化劑,以鎳、鉍等元素代替鉻作為結構助劑,該催化劑具有低密度、高強度的特點,但未見其工業化應用的報道。目前,無鉻鐵基催化劑的研究已取得較大的進展,但是總體而言活性、穩定性仍沒有達到傳統Fe系催化劑的水平,使用范圍仍受限制。因此,在保證現有水汽變換催化劑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前提下,研制出綠色環保型不含鉻酸和鉻酸鹽的高高(中)溫變換催化劑仍是一項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高效、綠色的無鉻新型鐵系水汽變換催化劑,該催化劑采用蒸發自組裝的制備方法,制備工藝簡單,無環境污染。該催化劑在水汽變換反應中表現出優于現有Fe-Cr催化劑的催化活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水汽變換反應的催化劑,催化劑由活性組分、電子助劑和結構助劑組成。催化劑的活性組分為含有Fe元素的化合物,催化劑的電子助劑M為選自Cu、Ce、Zr、La、Th中的一種元素的化合物,催化劑的結構助劑為Al2O3。
所述的催化劑中,活性組分與電子助劑、結構助劑的摩爾比分別為:
Fe:M=18~22
Fe:Al=8~12
一種用于水汽變換反應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
(1)將Fe鹽、M鹽配成乙醇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3783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