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化合物及其有機電子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236047.8 | 申請日: | 201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6448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廖良玓;吳蕙玲;謝淑珠;陳濟中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上海嶸彩光電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307/93 | 分類號: | C07D307/93;C07D405/04;C07D405/14;C07D333/78;C07D409/14;C07D409/04;C07D409/10;C07D405/10;H01L51/50;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吳紅林;姚亮 |
| 地址: | 201308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化合物 及其 有機 電子 裝置 | ||
本發(fā)明提供化合物及其有機電子裝置,化合物如下式(I)所示,其中X1和X2各自獨立為C(Ra),該二(Ra)彼此相同或不同,該二(Ra)相互連接形成芳香環(huán);X3和X4各自獨立為C(Rb),該二(Rb)彼此相同或不同,該二(Rb)相互連接形成具有至少一呋喃基、至少一噻吩基或至少一二氧化噻吩基的雜芳環(huán)。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是關(guān)于一種新穎化合物以及一種使用其的有機電子裝置,尤指一種用于電子傳輸層的新穎化合物以及使用其的有機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shù)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使用有機材料制成的有機電子裝置蓬勃發(fā)展,常見的有機電子裝置如有機發(fā)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OLED)、有機光敏晶體管(organic phototransistor)、有機光伏打電池(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和有機光檢測器(organic photodetector)。
OLED最初是由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所發(fā)明并提出,伊士曼柯達公司的鄧青云博士和Steven VanSlyke以真空蒸鍍法(vacuum evaporation method)于形成有有機芳香二元胺電洞傳輸層的透明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玻璃上沉積電子傳輸材料{例如三(8-羥基喹啉)鋁[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III),簡稱為Alq3]};再于電子傳輸層上沉積金屬電極,即可完成OLED的制作。OLED因兼具反應速率快、質(zhì)輕、薄形化、廣視角、亮度高、對比高、無需設置背光源以及低耗能的優(yōu)點,因此備受關(guān)注,但OLED仍具有低效率和壽命短的問題。
為了克服低效率的問題,其中一種改善方式為于陰極和陽極間設置中間層,請參閱圖1所示,改良的OLED依序設置有基板11、陽極12、電洞注入層13(hole injectionlayer,HIL)、電洞傳輸層14(hole transport layer,HTL)、發(fā)光層15(an emitting layer,EL)、電子傳輸層16(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電子注入層17(electroninjection layer,EIL)和陰極18。當于陽極12和陰極18施加電壓時,由陽極12射出的電洞會穿過HIL和HTL并移動至EL,而由陰極18射出的電子會穿過EIL和ETL移動至EL,使電洞和電子在EL層重組成激子(exciton),當激子由激發(fā)態(tài)衰退返回基態(tài)時即可產(chǎn)生光線。
另一改善方式為改良OLED中ETL的材料,使電子傳輸材料展現(xiàn)出電洞阻擋能力,傳統(tǒng)的電子傳輸材料包括3,3′-[5′-[3-(3-吡啶基)苯基][1,1′:3′,1″-三聯(lián)苯]-3,3″-二基]聯(lián)吡啶{(3,3′-[5′-[3-(3-pyridinyl)phenyl][1,1′:3′,1″-terphenyl]-3,3″-diyl]bispyridine,TmPyPb}、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1,3,5-tris(1-phenyl-1H-benzimidazol-2-yl)benzene,TPBi]、三(2,4,6-三甲基-3-(3-吡啶基)苯基)硼烷[tris(2,4,6-trimethyl-3-(pyridin-3-yl)phenyl)borane,3TPYMB]、1,3-二(3,5-二吡啶-3-基-苯基)苯[1,3-bis(3,5-dipyrid-3-yl-phenyl)benzene,BmPyPb]和9,10-二(3-(3-吡啶基)苯基)蒽[9,10-bis(3-(pyridin-3-yl)phenyl)anthracene,DPyPA]。
然而,即使使用了所述電子傳輸材料,OLED的電流效率仍具有可改善的空間,因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新穎的化合物以克服傳統(tǒng)低電流效率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上海嶸彩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上海嶸彩光電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36047.8/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