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燙型中空自熱餐盒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35216.6 | 申請日: | 201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367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朝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朝輝 |
| 主分類號: | A45C11/20 | 分類號: | A45C11/20;A45C13/00;A45C13/02;A47J36/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5000 廣東省汕***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燙型 中空 熱餐盒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餐具用品領域,特別是一種防燙型中空自熱餐盒。
背景技術
自加熱食品盒的出現極大方便了人們在家外對食品的加熱需要,現有自加熱食品盒加熱食品的方式,是把食物放入內盒內,然后在外盒的下部內放入加熱材料,常見的成份為碳酸鈣,在外盒的內部摻入水,蓋上盒蓋,水和加熱材料產生化學反應放出大量熱量(實際溫度可達攝氏100℃)加熱內盒內的食物。但由于現有自加熱盒設計的缺陷,存在如下弊端:外盒內加熱材料加熱食物時,其底部和擺放平臺直接接觸,易造成擺放平臺因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熱量內部產生應力而損壞,比如玻璃材料平臺會因為吸收熱量從驟冷轉變為驟熱,玻璃材質平臺產生碎裂,同時外盒溫度極高不方便使用者用手移動,容易燙傷,也不方便用手托住外盒底部直接用餐;另外,由于外盒的大量散熱,造成了熱量損耗較大,影響到了食品的加熱效果。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自加熱食品盒使用中存在的各種弊端,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內膽和外盒之間四周形成空氣隔絕狀態,加熱包放在內膽和外盒內之間后經外盒熱量傳導小,能有效防止加熱包和水反應后產生的熱量燙壞物品和使用者,也能方便使用者隨時移動和托起外盒的底部就餐;內盒和內膽之間縫隙小,內膽內加熱包和水產生的熱量能使內盒內食物全方位同時受熱,受熱效果更快更均勻;內盒、內膽和外盒都采用豎形和橫形條狀溝槽設計,在同等強度下盒體更輕,更節約材料的一種防燙型中空自熱餐盒。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防燙型中空自熱餐盒,其特征在于由盒蓋、外盒、內膽和內盒構成,盒蓋、外盒、內膽和內盒是方形結構,外盒、內膽及內盒的上部四周各有向外沿伸的梯狀受力支撐面,內膽上部四周梯狀受力支撐面的最外側前后左右寬度比外盒上部四周梯狀受力支撐面的下端前后左右寬度寬,內盒上部四周梯狀受力支撐面的最外側前后左右寬度比內膽上部四周梯狀受力支撐面的下端前后左右寬度寬,內膽放在外盒內部上,內盒放在內膽上,自加熱包和水放在內膽內,需加熱食品放在內盒內,盒蓋蓋在外盒的上端。
所述盒蓋、內盒、內膽和外盒均采用無毒食品級PP材料制成。
所述內盒、內膽和外盒上均設置有多個橫向和豎向條狀溝槽線,增加內盒、內膽和外盒的強度,外盒底部設有十字形凹槽,外盒底部還能設置圓形凹槽。
所述盒蓋的上端有一個開孔,盒蓋的下端內部前后左右四周寬度比外盒上部四周向外沿伸梯狀支撐面最外側前后左右四周寬度窄。
所述內盒的左右兩端中部各有一條向內側內凹的導氣槽,導氣槽的上部各有一個氣孔,便于內膽中加熱包和水產生的熱蒸氣進入內盒上方。
所述內膽放在外盒內部上后,內膽上部四周梯狀受力支撐面的上端位于外盒上部四周梯狀受力支撐面的下端上,內盒放在內膽上后,內盒上部四周梯狀受力支撐面的上端位于內膽上部四周梯狀受力支撐面的下端上。
所述內盒放在內膽上端后,內盒下端和內膽上端間隔一定距離,便于在內盒下端和內膽上端之間的空間放入加熱包和水。
本發明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具有普通自加熱食品盒所有功能;因為在內膽放在外盒上后,內膽下部和外盒之間四周形成了空氣隔絕狀態,加熱包放在內膽和內盒內之間后經外盒熱量傳導小,能有效防止加熱包和水反應后產生的熱量經外盒燙壞物品和使用者,也能方便使用者隨時移動和托起外盒的底部就餐。由于內盒和內膽之間縫隙小,內膽內加熱包和水產生的熱量能使內盒內食物全方位同時受熱,受熱效果更快更均勻;內盒、內膽和外盒都采用豎形和橫形條狀溝槽設計,在同等強度下盒體更輕,能更節約材料。由于在內盒的左右兩端中部各有一條向內側內凹的導氣槽,導氣槽的上部各有一個氣孔,內膽中加熱包和水產生的熱蒸氣能進入內盒上方從而能更快加熱內盒內的食物,并且便于加熱包和水產生的蒸汽經氣孔和蓋子上的開孔排出。基于以上特點,所以本新型具有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將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盒蓋結構示意圖。
圖3外盒是本發明外盒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內膽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內盒結構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朝輝,未經李朝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3521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