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渦扇雙垂尾預警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30937.8 | 申請日: | 201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455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8 |
| 發明(設計)人: | 曲浩;段卓毅;王斌;郭潤兆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4C3/56 | 分類號: | B64C3/56;B64C3/10;B64C5/06;B64C1/36;B64C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 地址: | 710089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渦扇雙垂尾 預警機 | ||
1.一種渦扇雙垂尾預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渦扇雙垂尾預警機包括折疊機翼(1)、機身(4)、短艙(3)、雷達天線罩(5)、支架(6)以及雙垂尾翼(7),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疊機翼(1)以及雙垂尾翼(7)設置在所述機身上;
所述折疊機翼(1)為大展弦比梯形機翼;
所述折疊機翼(1)包括連接于機身的固定部分(11)以及所述固定部分(11)一側的第一折疊機翼(12)、所述固定部分(11)另一側的第二折疊機翼(13);
所述第一折疊機翼(12)能夠向所述固定部分折疊或打開;所述第二折疊機翼(13)能夠向所述固定部分折疊或打開;
所述雙垂尾翼包括水平尾翼(71)以及設置在所述水平尾翼一端的第一垂直尾翼(72)、設置在所述水平尾翼(71)另一端的第二垂直尾翼(73);
所述雷達天線罩(5)通過支架(6)設置在所述折疊機翼(1)的固定部分和/或機身上;
所述短艙(3)設置在所述折疊機翼(1)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扇雙垂尾預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展弦比梯形翼翼展為16~24m;展弦比為6~9;尖弦長為1.2~1.6m;根弦長為3.3~4.0m;翼根安裝角為2°~5°;翼尖安裝角為0°~2°;機翼上反角為1°~4°;前緣后掠角為10°~23°。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渦扇雙垂尾預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展弦比梯形翼翼展為21m;展弦比為7.3;尖弦長為1.42m;根弦長為3.690m;翼根安裝角為2.5°;翼尖安裝角為0.5°;機翼上反角為1.5°;前緣后掠角為18°。
4.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渦扇雙垂尾預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疊機翼的折疊位置在機翼半展長40%~53%之間;所述第二折疊機翼的折疊位置在機翼半展長40%~53%之間。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渦扇雙垂尾預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疊機翼的折疊位置在機翼半展長49%;所述第二折疊機翼的折疊位置在機翼半展長49%。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扇雙垂尾預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艙位于機翼下表面,包括左右兩個,通過掛架連接在機翼上;短艙對稱面距離機身對稱面占18%~23%之間。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渦扇雙垂尾預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艙對稱面距離機身對稱面占19%。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扇雙垂尾預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達天線罩包括上壁板(21)、下壁板(22)、左端框(23)、右端框(24)、后端框(25)、左縱梁(26)以及右縱梁(27);其中,
所述上壁板(21)、下壁板(22)、左端框(23)、右端框(24)、后端框(25)合圍形成三角體;
所述左縱梁(26)以及右縱梁(27)設置在所述三角體內;
所述下壁板(22)與所述支架(6)連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扇雙垂尾預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尾翼的面積為機翼面積的24%~31%;水平尾翼根弦前緣距主翼后緣的距離為主翼根弦長度的1.3~1.9倍;距水平基準面的距離為水平尾翼根弦長度的0.4~0.7倍。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渦扇雙垂尾預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垂直尾翼的面積為機翼面積的21%;
垂直尾翼根弦前緣距主翼后緣的距離為主翼根弦長度的1.37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30937.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耐腐蝕試驗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氣吸式雙種帶排種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