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堿式碳酸銅吸附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30040.5 | 申請日: | 201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995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沙埃比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0/02 | 分類號: | B01J20/02;B01J20/30;C02F1/28;C01G3/00;C02F103/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高***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碳酸 吸附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選礦廢水處理的環保領域,具體為一種堿式碳酸銅吸附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外技術的引進和國內市場環境日趨成熟,在過去的30年中,工業得以迅猛的發展。工業的高歌猛進促進了經濟的騰飛,但不容忽視的是,長期以來,我國產業結構重工業化導致資源、能源高消耗,對環境造成了高污染。大氣污染、工業廢水的危害已經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污染,已經成為最大的民生問題,調整產業結構、嚴格節能減排已經刻不容緩。
礦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每年消耗大量的水資源。據報道,全球每年經過浮選處理的礦石有20億噸,相應也產生了大量的浮選廢水,其中硫化礦浮選會產生大量的含黃藥的廢水,黃藥是硫化礦浮選中使用最為有效和廣泛的捕收劑。大部分黃藥會隨浮選的結束進入泡沫產品,廢水中的殘余黃藥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目前,國內外對于黃藥廢水的治理主要集中在污染控制方面,化學分解,吸附,生物分解等方法已經被應用于去除殘余黃藥。這些方法創意新穎、各有優劣,例如化學方法一般會存在二次污染的問題,而生物方法則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降解黃藥,效率較低。吸附法吸附效率相對較高,并且無污染,因此在廢水處理中日益得到推廣。但常見針對黃藥廢水的吸附劑總體和實際應用還有一定距離。
因此很有必要探索出一種新的切實可行的去除浮選廢水中殘余黃藥的材料。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綠色的、成本低的選礦黃藥廢水處理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堿式碳酸銅吸附材料,CuO的含量為45~49wt%,C的含量為24~35wt%,堿式碳酸銅顆粒的平均粒徑為60~110nm。
作為優選,堿式碳酸銅顆粒的平均粒徑為80~105nm。
作為進一步優選,堿式碳酸銅顆粒的平均粒徑為90~100nm。
本發明還一種制備所述堿式碳酸銅吸附材料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將硫酸銅與去離子水混合配制成初級溶液,加熱一段時間;
(2)將碳酸鉀和去離子水混合配制成次級溶液,并放入水浴裝置中加熱;
(3)將所述初級溶液加入到所述次級溶液中,并攪拌;
(4)向(3)中加入氫氧化鈉調節pH值,然后繼續攪拌一段時間,然后冷卻;
(5)將冷卻后的溶液進行陳化,然后過濾、洗滌;
(6)將洗滌后的產物干燥,得到堿式碳酸銅吸附材料。
作為優選,步驟(1)中硫酸銅與去離子水按照(1~2):(5~9)的比例混合,加熱溫度為50~60℃,加熱時間為20min。
作為優選,步驟(2)中碳酸鉀和去離子水按照(1~2):(4~8)的比例混合,所述水浴加熱溫度保持為60℃。
作為優選,步驟(3)中攪拌速度為450~500r/min。
作為優選,步驟(4)中調節pH值至8~8.5;繼續攪拌30min。
作為優選,步驟(5)中陳化時間為8~10h;洗滌2~3次。
作為優選,步驟(6)中干燥溫度為60~70℃,干燥時間為4h。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堿式碳酸銅雜質含量小,純度高,粒徑均勻度好,形貌好;本發明堿式碳酸銅對黃藥的飽和吸附量遠高于活性炭、樹脂等其他針對黃藥廢水的吸附劑,堿式碳酸銅作為一種高效的新型納米吸附材料,對于黃藥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本發明還提供堿式碳酸銅的制備方法,工藝簡單、設備不復雜,反應條件容易達到,反應也易控制;方法綠色環保,能耗小,易于實現工業化規模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沙埃比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長沙埃比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3004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