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冷源聯合供冷蒸發冷卻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29404.8 | 申請日: | 201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637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6 |
| 發明(設計)人: | 任宇宙;祝長宇;李亞博;朱少李;楊興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豐聯奧睿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4F11/65;F25B4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陽***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冷源 聯合 蒸發 冷卻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換熱器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多冷源聯合供冷蒸發冷卻器。
背景技術
目前一些基站、機房和大型的數據中心等領域,電子設備密度大、發熱量大,為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不僅夏季制冷,在冬季同樣需要制冷。現有的冷卻機組,通常是以熱力循環的方式,輸入一定的能量來進行制冷運行,例如蒸汽壓縮循環的制冷系統,無論是夏季或是冬季,都需要消耗較多的電能才能進行制冷運行。然而對于我國北方地區來說,冬季及春秋過渡季節大部分時間內的氣溫較低,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依然啟動高耗能的壓縮機是不節能的,會導致電能的無謂浪費。
因此,采用自然冷卻技術,利用大自然的天然冷源來進行制冷,極大地減少傳統熱力循環制冷方式所消耗的大量的能量,從而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已成為一種趨勢。但自然冷卻完全代替熱力循環制冷所需溫度較低,全年能夠開啟自然冷卻模式的時間并不多。因此,如何提高自然冷卻模式開啟溫度,增加自然冷卻運行時間的問題亟待解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多冷源聯合供冷蒸發冷卻器。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冷源聯合供冷蒸發冷卻器,包括換熱器、冷卻器、冷卻介質、冷卻介質管道、制冷劑、制冷劑管道、室內機、制冷機;所述冷卻器的輸入端通過制冷劑管道與換熱器輸出口a相連,輸出端通過制冷劑管道與換熱器輸入口b相連;所述室內機的輸出端通過冷卻介質管道與換熱器的輸入口f相連,輸入端與換熱器的輸出口e相連;所述制冷機的輸入端通過制冷劑管道與換熱器的輸出口c相連,輸出端與述換熱器的輸入口d相連;所述冷卻介質在冷卻介質管道內循環;所述制冷劑在制冷劑管道內循環。
所述制冷劑為相變介質。
所述冷卻介質為相變或非相變介質。
所述室內機輸入端的冷卻介質管道上串聯有介質泵,該介質泵可輸送相變或非相變介質。
所述冷卻器輸出端的制冷劑管道上串聯有制冷劑泵。
本系統有三種運行模式,分別為機械制冷模式、自然冷卻模式和預冷卻+機械制冷模式。當室外溫度較高時,系統運行機械制冷模式;當室外溫度較低時,系統運行自然冷卻模式;當室外溫度在上述兩個溫度之間時,系統運行預冷卻+機械制冷模式。上述三種模式可根據室外環境溫度和需求進行切換。
本發明的多冷源聯合供冷蒸發冷卻器,采用兩個冷卻器,與常規的自然冷卻系統相比增加了預冷卻模式,充分利用自然冷源,達到節能目的。本系統可廣泛用于基站、機房及大型數據中心等領域的散熱控溫。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多冷源聯合供冷蒸發冷卻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機械制冷模式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自然冷卻模式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預冷卻+機械制冷模式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
圖6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
圖7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
圖中:(1)換熱器;(2)冷卻器;(3)介質泵;(4)制冷劑泵;(5)室內機;(6)制冷機;(7)冷卻介質管道;(8)制冷劑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 所述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一種多冷源聯合供冷蒸發冷卻器(2),包括換熱器(1)、冷卻器(2)、冷卻介質、冷卻介質管道(7)、制冷劑、制冷劑管道(8)、室內機(5)、制冷機(6)。所述冷卻器(2)的輸入端通過制冷劑管道(8)與換熱器(1)輸出口a相連,輸出端通過制冷劑管道(8)與換熱器(1)輸入口b相連;所述室內機(5)的輸出端通過冷卻介質管道(7)與換熱器(1)的輸入口f相連,輸入端與換熱器(1)的輸出口e相連;所述制冷機(6)的輸入端通過制冷劑管道(8)與換熱器(1)的輸出口c相連,輸出端與述換熱器(1)的輸入口d相連;所述冷卻介質在冷卻介質管道(7)內循環;所述制冷劑在制冷劑管道(8)內循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豐聯奧睿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豐聯奧睿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2940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