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超臨界流體技術的琥珀優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25193.0 | 申請日: | 201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4177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0 |
| 發明(設計)人: | 程小蘇;曾嘉浩;侯舜瑜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44C27/00 | 分類號: | A44C27/00 |
| 代理公司: | 44245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智英 |
| 地址: | 511458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臨界 流體 技術 琥珀 優化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寶石處理的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基于超臨界流體技術的琥珀優化方法。所述方法為:(1)將琥珀原石進行預處理,得到預處理的琥珀;(2)將預處理的琥珀置于高壓反應釜中,采用二氧化碳排空,密閉高壓反應釜,通入高壓二氧化碳,升溫至100℃~180℃,當高壓反應釜中壓強為8~12MPa時,超臨界CO2形成,琥珀在超臨界CO2環境中溶脹滲透,泄壓,冷卻,獲得蜜蠟。本發明的方法簡單,高效,對琥珀本身的化學成分并無影響,極大的降低琥珀的透明度,效果顯著;所使用的二氧化碳無毒安全,實現了綠色環保發泡;并且本發明的方法降低琥珀玻璃化溫度,形成氣泡分布均勻,對可見光有良好反射形成乳濁失透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寶石的優化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采用超臨界流體技術改變琥珀不透明度的優化方法。
背景技術
琥珀是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松柏科植物的樹脂經過一系列地質作用后形成的一種天然有機石化樹脂,是一種珍貴而古老的有機寶石。近年來而因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及資本的炒作,琥珀近年來受到更高關注,其價格呈現飛漲趨勢。由于琥珀的價值高、需求量大、品種少 , 且為不可再生資源,現已成為優化處理技術攻關的主要對象。
而如今炙手可熱的商業品種,蜜蠟,是指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琥珀,其不透光性是由內部大量的微小氣泡對入射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造成。因其稀有性、佛教文化及商業炒作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國市場對蜜蠟過度的推崇及消費者極端的消費,人為造成了蜜蠟原材料價格上漲。而蜜蠟的不透明度是由內部微小氣泡對光的漫散射作用造成的,與琥珀內部成分并無關系。
面對日益增長的需求市場,找尋一種能有效將透明琥珀轉化成不透明的蜜蠟的方法很有必要,實現琥珀透明度轉變,充分利用天然資源從而最大限度滿足珠寶首飾市場的需要。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琥珀優化研究的缺乏及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超臨界流體技術的琥珀優化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基于超臨界流體技術的琥珀優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琥珀原石進行預處理,得到預處理的琥珀;
(2)將預處理的琥珀置于高壓反應釜中,采用二氧化碳排空,密閉高壓反應釜,通入高壓二氧化碳,升溫至100℃~180℃,當高壓反應釜中壓強為8~12MPa時,超臨界CO2形成,琥珀在超臨界CO2環境中溶脹滲透,泄壓,冷卻,獲得處理后的琥珀即蜜蠟。
步驟(2)中所述溶脹滲透的時間為3~12h。
步驟(1)中所述預處理是指將琥珀原石進行打磨去皮,切割,清洗,烘干,獲得預處理的琥珀;所述預處理還包括拋光,具體是指切割后進行拋光處理。所述烘干的溫度為25℃~50℃。
步驟(1)中所述預處理的琥珀最小尺寸≥2mm,最小尺寸優選為2~50mm,更優選為2~10mm;
所述預處理的琥珀優選為片狀或塊狀;
所述片狀的琥珀的厚度為2~50mm,優選為2~10mm;
步驟(1)中所述琥珀優選為波羅的海地區的琥珀。
本發明的超臨界流體指的是,溫度高于流體的臨界溫度,同時壓力高于其臨界壓力。本發明中采用超臨界CO2,其純度為99.9%,超臨界條件為溫度大于31.1℃,壓力高于7.4MPa。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與現有的琥珀優化工藝相比,本發明采用二氧化碳作為介質,未改變琥珀本身的化學結構性質,未引入其他有機成分,對琥珀外觀透明度改性效果顯著,可見光的通過率極大降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251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海綿城市設施用介質土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治療口腔炎癥的中藥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