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金銀花育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23407.0 | 申請日: | 201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321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4 |
| 發明(設計)人: | 謝榮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斯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22/60 | 分類號: | A01G22/6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26100 湖南省永***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銀花 金銀花苗 灰燼 基肥 起畦 撒播 陰干 播種 育苗 采種 成熟果實 水稻秸稈 油菜秸稈 有效解決 玉米秸稈 表土 果肉 植苗 果皮 河沙 后把 莖葉 噴濕 細土 修剪 病蟲害 成活率 施用 移栽 整地 枝葉 施肥 采摘 肥料 花生 果實 雨水 采集 燃燒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銀花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采集種子:在每年霜降至立冬采摘由青轉黃的金銀花成熟果實;(2)儲藏:果實采回放置10~20天進行陰干后,去掉果皮、果肉和雜質,種子陰干后采用河沙儲藏50~60天;(3)基肥的準備:將水稻秸稈、玉米秸稈、金銀花修剪所得的枝葉、花生的莖葉和油菜秸稈燃燒后制得灰燼,所述灰燼即為基肥;(4)選地、整地;起畦:在整好的地中起畦;(5)播種:采種后次年雨水至驚蟄期間,種子均勻撒播到畦面上;在撒播在畦面上的種子上面鋪上一層細土后把表土噴濕并保持溝內有水;(6)施肥:播種好的14~16天后施用一次肥料,待金銀花苗長出地面達到2~3厘米時得到可移栽的金銀花苗。本方法可以有效解決現有金銀花種植苗易受病蟲害問題,并提高成活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金銀花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金銀花,為忍冬科忍冬屬的植物,呈花蕾棒狀,略彎曲;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唇部與冠部相似,背部粗糙帶毛,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中醫中主要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等。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在體外對多種細菌,如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金銀花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氣候。現有種植金銀花的方式主要是兩種:扦插方式和采種方式,其中扦插方式是在春季挖苗移栽。目前金銀花育苗常采用的方法步驟是:采集金銀花的成熟果實,獲取種子;將種子混入潮濕細沙中置于通風陰涼處收藏;次年春天播種。播種時首先起畦,其次在畦面上撒上一層肥料,然后再覆蓋上一層沙土;最后播種,將河砂儲藏后的種子均勻撒播在畦面上。但是這樣得到的金銀花的出苗率和成活率低,播種60天出苗率后通常僅有50%~70%,直至移栽時,金銀花幼苗的成活率也通常僅有60%~80%。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提高金銀花種子出苗率及幼苗成活率的金銀花育苗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金銀花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集種子:在每年霜降至立冬采摘由青轉黃的金銀花成熟果實;
(2)儲藏:果實采回放置10~20天進行陰干后,去掉果皮、果肉和雜質,種子陰干后采用河沙儲藏50~60天;
(3)基肥的準備:將水稻秸稈、玉米秸稈、金銀花修剪所得的枝葉、花生的莖葉和油菜秸稈燃燒后制得灰燼,所述灰燼即為基肥;
(4)選地、整地;起畦:在整好的地中起畦;
(5)播種:采種后次年雨水至驚蟄期間,種子均勻撒播到畦面上;在撒播在畦面上的種子上面鋪上一層細土后把表土噴濕并保持溝內有水;
(6)施肥:播種好的14~16天后施用一次肥料,待金銀花苗長出地面達到2~3厘米時得到可移栽的金銀花苗。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提高了金銀花的出苗率,且使培育出的金銀花幼苗健壯容易存活。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1)采集種子:在每年霜降至立冬采摘由青轉黃的金銀花成熟果實;
(2)儲藏:果實采回放置10~20天進行陰干后,去掉果皮、果肉和雜質,種子陰干后采用河沙儲藏50~60天;
(3)基肥的準備:將水稻秸稈、玉米秸稈、金銀花修剪所得的枝葉、花生的莖葉和油菜秸稈燃燒后制得灰燼,所述灰燼即為基肥;
(4)選地、整地;起畦:在整好的地中起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斯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湖南斯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234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黃精種植的防澇方法
- 下一篇:一種保水保土樹木移栽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