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血管支架本體材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22361.0 | 申請日: | 201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237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3 |
| 發明(設計)人: | 盧曄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創客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L31/02 | 分類號: | A61L31/02;A61L31/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吳彥峰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血管 支架 本體 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血管支架領域。
背景技術
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擴張成形的基礎上,在病變段置入內支架以達到支撐狹窄閉塞段血管,減少血管彈性回縮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暢的目的。部分內支架還具有預防再狹窄的作用。主要分為冠脈支架、腦血管支架、腎動脈支架、大動脈支架等。
血管支架依照材質分為金屬鉭、醫用不銹鋼及鎳鈦合金等。金屬支架應用臨床治療后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療效,但易導致血栓形成,再狹窄率高,造成血管壁損傷等等。針對以上不足,目前已經研制開發出覆膜支架及生物材料支架等。理想的金屬血管支架應與血管功能的修復時間一致,鎂基合金和鐵基合金可降解,且具有較好的血管支撐力,有效地減少支架再狹窄。
現有的腹膜支架通常是通過鈦合金作為支架本體,在上面覆蓋一層高分子膜進行載藥或者降低再狹窄等情況的發生。
而現有的鈦合金支架和覆膜高分子層的結合性比較差,不利用覆膜的穩定,將低藥物的釋放時間和釋放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血管支架本體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管支架包括材料為碳化鈷增強銅基復合材料,所述的碳化鈷增強銅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如下:
步驟一、將炭黑、鈷粉和銅粉混合,其中按照重量份,銅粉為100份、炭黑為0.5-2份,鈷粉為2-10份混合,將上述物料通過物理方法進行進一步充分混合,所述的物理方法不僅可以提高銅粉、炭黑和鈷粉的混合均勻程度,同時能夠有效的改變顆粒的比表面積,比如可以將顆粒拉長,進一步提高相互的接觸面,為進一步的反應提供條件,所述的物理方法為機械力碾壓、螺旋擠壓、高速剪切、氣流磨對撞、超聲波共混處理的一種。
步驟二、將上述通過熱壓成型,制成坯塊;
步驟三、將上述的坯塊加熱到1300℃-1500℃之間,保持10-60分鐘;生成一定的碳化鈷增強相;
步驟四、將上述降溫到室溫,進一步加熱到1300℃-1500℃之間,保持10-60分鐘;循環2-5次,之后進行均勻化熱處理;
步驟五、將上述后的物料進行熱擠壓處理;
步驟六、再銅的再結晶溫度以上5℃-10℃進行熱軋處理;
步驟七、固溶處理。
作為改進,所述的步驟三的加熱速率為10℃-50℃/min。
作為改進,所述的鈷粉的粒徑為400目。
作為改進,所述的銅粉為納米銅粉。
作為改進,熱擠壓處理的擠壓比為10:1,溫度為600℃-700℃。
作為改進,所述步驟四循環3次。
本發明制備的血管支架本體材料一方面,剛性強,不容易產生變形,同時在一些常見的處理 后和高分子膜的結合力強,降低血管再狹窄的發生。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具體實施例1:一種血管支架本體材料,所述的血管支架包括材料為碳化鈷增強銅基復合材料,所述的碳化鈷增強銅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如下:
步驟一、將炭黑、鈷粉和銅粉混合,其中按照重量份,銅粉為100份、炭黑為0.5-2份,鈷粉為2-10份混合,將上述物料通過物理方法進行進一步充分混合;
步驟二、將上述通過熱壓成型,制成坯塊;
步驟三、將上述的坯塊加熱到1300℃,保持60分鐘;生成一定的碳化鈷增強相;
步驟四、將上述降溫到室溫,進一步加熱到1300℃,保持60分鐘;循環3次,之后進行均勻化熱處理;
步驟五、將上述后的物料進行熱擠壓處理;
步驟六、再銅的再結晶溫度以上5℃進行熱軋處理;
步驟七、固溶處理。
所述的物理方法為氣流磨對撞,所述的步驟三的加熱速率為30℃/min,所述的鈷粉的粒徑為400目,所述的銅粉為納米銅粉,熱擠壓處理的擠壓比為10:1,溫度為700℃。所述步驟四循環3次,也就是升溫降溫三次即可,循環也目的在于提高鈷和炭黑的接觸面以及提高碳化鈷和銅的相容性。本發明材料經過酸洗后,與丙烯酸酯的結合力為54N,
具體實施例2:一種血管支架本體材料,所述的血管支架包括材料為碳化鈷增強銅基復合材料,所述的碳化鈷增強銅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創客之家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創客之家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223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