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對電磁懸浮液態金屬的形態進行調控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21322.9 | 申請日: | 201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8363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海鵬;蔡曉;魏炳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N15/00 | 分類號: | H02N15/00 |
| 代理公司: | 61204 西北工業大學專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鮮凱 |
| 地址: | 71007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態金屬 無接觸 電磁懸浮線圈 調控 電磁懸浮 激勵電流 熔體 合金 懸浮 熔化 線圈激勵電流 懸浮穩定性 高頻電源 合金熔體 加熱功率 精細調控 線圈安裝 懸浮位置 優化結構 周圍空間 電磁場 水循環 加熱 冷卻 金屬 制作 | ||
1.一種對電磁懸浮液態金屬的形態進行調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1:根據金屬球體樣品的尺寸制作電磁懸浮線圈;所述電磁懸浮線圈的內徑為金屬球體樣品直徑的50%~200%;當金屬球體樣品直徑為5~50mm時,電磁懸浮線圈的匝數為5~20匝,匝間距為0.1~2mm;
步驟2:將電磁懸浮線圈安裝在高頻電源上,電磁懸浮線圈內部采用水循環進行冷卻;將金屬球體樣品置于電磁懸浮線圈中,計算初始激勵電流,然后在20~3000A范圍內調節電磁懸浮線圈中的初始激勵電流,對金屬球體樣品進行懸浮加熱呈現為懸浮狀態并熔化為液態金屬;電流調節速度為1~30A/s,變化時間為1~50s,電流變化上下限值分別為在初始激勵電流基礎上增加或減小20%;
初始激勵電流
式中,I為初始激勵電流,Gm為金屬球體樣品重力,μ0為真空磁導率,R為金屬球體樣品半徑,G(x)是與趨膚深度相關的無量綱函數,A(z)是與電磁懸浮線圈結構相關的函數,ω為電流角頻率,μ為相對磁導率,σ為金屬球體樣品電導率;
步驟3:當金屬球體樣品熔化為液態金屬后,繼續調節電磁懸浮線圈中的初始激勵電流改變懸浮位置;
在調控位置時,電流調節速度為1~40A/s,變化時間為1~5s,電流變化上下限值分別為在初始激勵電流基礎上增加或減小20%;
在形態調控時,所述電流調節速度為5~80A/s,歷時1~10s,電流變化范圍為初始激勵電流的0.8倍~3倍,可使液態金屬的輪廓連續變化,其典型形變量d=h/a的變化范圍在0.8~1.7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對電磁懸浮液態金屬的形態進行調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或步驟3中,在10~1000kHz范圍內調節電磁懸浮線圈中的電流頻率,對金屬球體樣品進行懸浮加熱呈現為懸浮狀態并熔化為液態金屬,改變懸浮位置來進行形態調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對電磁懸浮液態金屬的形態進行調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懸浮線圈采用柱形或錐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對電磁懸浮液態金屬的形態進行調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懸浮線圈采用單層或多層線圈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對電磁懸浮液態金屬的形態進行調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懸浮線圈采用空心銅導線,其壁厚為0.3~3mm,其外徑為3~1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未經西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21322.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