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扁平疣的中藥組合物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21034.3 | 申請日: | 201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027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6 |
| 發明(設計)人: | 彭建忠;周楚林;方剛;何解元;崔瓊;江力 | 申請(專利權)人: | 羅田縣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4 | 分類號: | A61K36/8994;A61P17/12;A61P31/2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嘉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2231 | 代理人: | 黃君軍 |
| 地址: | 43860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扁平疣 中藥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扁平疣的藥物,具體涉及一種由中草藥制備而成的治療扁平疣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扁平疣好發于青少年和兒童,損害大多為針帽大至黃豆大,圓形或橢圓形、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質硬,淺褐色或正常皮色,數目較多,散在或密集,可相互融合,對稱出現,好發于顏面、手背、前臂等處。
中醫學認為由于肝郁血燥,氣血不和,復感外邪風熱之毒,蘊阻于肌膚所致。臨床多以清熱解毒、活血通絡、平肝潛鎮、瘀散疣消為目的。但是現有臨床的藥物的療效不是很確切,很多病患反復感染,很難徹底治愈。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扁平疣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治療扁平疣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藥物制備而成:板蘭根150kg、大青葉、150kg、紫草90kg、香附子90kg、黃苓90kg、白芷60kg、薏米150kg、桂枝60kg。
本發明所使用的中藥的藥效藥性如下:
板藍根:性味苦,寒。歸心、胃經。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大青葉:味苦,性寒。歸肝,心,胃,脾經。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紫草:性味甘、咸,寒。歸心、肝經。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能。
香附子:辛、微苦、微甘,平。歸肝、脾、三焦經。疏肝解郁,理氣寬中,調經止痛。
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祛風止癢。
薏米:性涼,味甘、淡,入脾、肺、腎經,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
桂枝:味辛、甘,性溫。歸肺、心、膀胱經。發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陽化氣。
制備方法:將上述藥物原料置鍋內,加水至藥面上5-10cm處,浸泡30min,煎煮三次,前二次煎煮1h第三次煎煮30min,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500000ml,加入防腐劑,溶解混勻,靜置12h,濾過分裝,即得。
臨床資料
1.本組116例患者中,男性86例,女性30例;年齡最大71歲,最小5歲;病程最短6天,最長12年,多數在2年以內。
2.療效標準
痊愈:贅體完全消退,或遺留一時性色素斑點;顯效:損害消退60%以上,損害部分消失;無效:服藥2周以上未見改變者。
3.治療結果
全部116例患者,痊愈84例,顯效3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8.3%。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本發明對扁平疣具有顯著的療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
稱取板蘭根150kg、大青葉、150kg、紫草90kg、香附子90kg、黃苓90kg、白芷60kg、薏米150kg、桂枝60kg,將上述藥物原料置鍋內,加水至藥面上5-10cm處,浸泡30min,煎煮三次,前二次煎煮1h第三次煎煮30min,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500000ml,加入防腐劑,溶解混勻,靜置12h,濾過,分裝若干等份(1000份,500ml為一份),即得。
服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500ml,內服兩周為一個療程,根據病患情況服用一至兩個療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羅田縣人民醫院,未經羅田縣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2103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