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W2R型軸連軸承及其載荷分布分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20818.4 | 申請日: | 201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0934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明(設計)人: | 牛榮軍;張建虎;沙東雷;鄧四二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洛陽公信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劉興華 |
| 地址: | 4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w2r 型軸連 軸承 及其 載荷 分布 分析 方法 | ||
1.一種W2R型軸連軸承的載荷分布分析方法,該軸連軸承含有三列滾動體,兩端為圓柱滾子,中間為鋼球;軸連軸承外圈過盈安裝在泵殼上的軸承孔內,轉軸加工有滾道,具有內圈的功能,發動機曲軸通過轉軸水泵皮帶輪帶動轉軸工作;轉軸的一端與水泵葉輪直接相連,另一端與水泵皮帶輪相連,冷卻風扇通過聯接螺栓與水泵皮帶輪端面相連,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建立W2R型汽車水泵軸連軸承力學模型:
將軸連軸承所承受的外部載荷等效集中作用在轉軸同一位置處,稱為外部等效載荷,建立W2R型汽車水泵軸連軸承的力學模型,
步驟二:建立W2R型軸連軸承轉軸有限元模型和剛度矩陣:
將轉軸采用有限元方法進行處理,選擇梁單元并進行單元劃分,沿著轉軸軸線與外部等效載荷、軸連軸承左端圓柱滾子列、軸連軸承中間鋼球列及軸連軸承右端圓柱滾子列對應位置處分別設置節點1、節點2、節點3、節點4,這樣轉軸就成為具有3個單元、4個節點的離散化有限元模型;其中(
對任意平面內的任意單元
平面
(1)
式中:
各局部單元節點位移自由量與整體軸系位移自由量的對應關系為:
(2)
式中:表示第
局部單元剛度矩陣元素與整體軸系剛度矩陣元素的對應關系為
(3)
式中:表示軸承整體剛度矩陣,上標S表示與轉軸相關,下標代表單元號;表示局部第
轉軸整體軸系的總體剛度矩陣為
(4)
式(4)還可以根據節點將剛度矩陣分塊為
(5)
式(5)中表示軸系各個節點處的3×3主剛度矩陣,
在
(6)
(7)
軸系外部等效載荷及軸連軸承支反力組成的載荷矩陣在
(8)
步驟三:W2R型軸連軸承滾子列受力和剛度分析
軸連軸承受載時,與左端圓柱滾子列對應的轉軸位置產生的徑向和轉角位移量分別為是滾子中心由于軸連軸承發生彎曲傾斜變形而產生的軸向偏移量,是滾子中心初始位置,為變形后的滾子中心位置;
為了計及轉軸撓曲變形對滾子接觸載荷的影響,采用切片法對滾子進行處理,把滾子沿母線方向均分成
軸連軸承左端滾子列第
(10)
(11)
第
(12)
式中,是滾子位置角,是滾子在第
采用線接觸彈性趨近計算公式,可以得到滾子第
(13)
滾子第
(14)
則第
(15)
(16)
左側滾子列上產生的整體接觸載荷和接觸彎矩為
(17)
(18)
式中,
軸連軸承左端滾子列的3×3剛度矩陣可表示為:
(19)
同理,可得軸連軸承右端圓柱滾子列的3×3剛度矩陣:
(20)
步驟四:W2R型軸連軸承鋼球列受力分析和剛度矩陣
軸連軸承受載時,與中間鋼球列對應的轉軸位置產生的軸向、徑向和轉角位移量分別為,中間鋼球列滾動體與內、外滾道之間為四點接觸;
軸連軸承鋼球列在位置角處產生的軸向、徑向和轉角位移量分別為
(21)
(22)
(23)
在分析鋼球的接觸變形時,以各個接觸對的內、外圈曲率中心距的變化來計算鋼球的變形;在位置角處的內、外滾道曲率中心距的變化,和為軸連軸承受載前接觸對1和接觸對2的內、外滾道曲率中心位置,為變形后接觸對1和接觸對2的內滾道曲率中心位置,和為鋼球受載前后的中心位置,為鋼球受載前的初始接觸角,為軸連軸承受載后接觸對1和接觸對2的接觸角;
鋼球各個接觸對內、外滾道初始曲率中心距為
(24)
式中:分別是內、外滾道溝曲率系數,是鋼球直徑;
軸承受載后,位置角處接觸對1和接觸對2的內、外滾道曲率中心距為
(25)
(26)
式中:為內圈曲率中心軌跡半徑,;為中間鋼球列節圓直徑;為內滾道曲率系數;為鋼球直徑;為各接觸對的初始接觸角;
位置角為處,鋼球與內、外滾道接觸對1和接觸對2的接觸角為
(27)
(28)
位置角為處鋼球與內、外滾道的各個接觸對所產生的彈性變形量為
(29)
(30)
根據點接觸赫茲接觸理論,則各個接觸對的接觸載荷為
(31)
(32)
式中,是鋼球與內、外圈的接觸變形系數,對于軸承鋼
(33)
式(33)中是鋼球與內、外滾道接觸點主曲率和函數,是鋼球與內、外滾道接觸點主曲率差函數有關的系數;
中間鋼球列產生的軸向接觸載荷、徑向接觸載荷和接觸彎矩分別為
(34)
(35)
(36)
軸連軸承中間鋼球列形成的3×3剛度矩陣可表示為:
(37)
步驟五:剛度矩陣復合及平衡方程的建立
當軸連軸承與轉軸并聯復合時,軸連軸承自由量與對應軸系節點自由量協調一致,即式(6)可寫成以下形式
(38)
將軸連軸承剛度按對應節點寫成軸連軸承-轉軸系統整體剛度矩陣的形式為
(39)
根據外部等效載荷、位移自由度和剛度的關系,可建立
(40)
又有轉軸對應節點支反力與軸連軸承接觸變形力平衡關系
(41)
其中,;
故式(40)可以變換成下式
(42)
其中,為外部等效載荷矩陣;
其中,
由式(42)可得到關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科技大學,未經河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20818.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白花除蟲菊的矮化盆栽方法
- 下一篇:按摩椅3D機芯運動控制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