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固相萃取分離柴油中酚類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20258.2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394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史得軍;陳菲;王春燕;林駿;劉坤紅;修遠;曹青;馬晨菲;薛慧峰;肖占敏;孫欣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G01N3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龍鑫;王玉雙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萃取 分離 柴油 中酚類 化合物 方法 | ||
固相萃取分離柴油中酚類化合物的方法,一種分離、富集柴油酚類化合物的固相萃取法,可將柴油分為酚類化合物與非酚類組分(飽和烴、芳香烴等)兩部分。本發明固相萃取柱的固定相為硅膠和氧化鋁組成的混合物。本發明采用兩步法富集柴油樣品中的酚類化合物,首先用第一洗脫劑沖洗固相萃取柱,得到柴油中的非酚類組分(飽和烴、芳香烴等),然后采用第二洗脫劑沖洗固相萃取柱,得到柴油樣品中的酚類化合物。本發明主要用于分離、富集柴油中的酚類化合物,可以代替傳統的堿液萃取法,具有處理時間短、溶劑用量少、酚類化合物組分雜質含量低、酚類化合物回收率高的優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品加工領域,具體而言,是一種采用固相萃取方法分離、富集柴油樣品中酚類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術
柴油中的非烴類組分主要是含硫、含氮、含氧等雜原子化合物,是造成柴油氧化安定性差的主要化合物。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降低柴油中含硫、含氮化合物的危害上,但是對于柴油中含氧化合物降低柴油氧化安定性的研究報道較少。柴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是酚類化合物。研究結果表明,重油催化裂化輕柴油中酚類物質的含量可達0.1%-0.5%,其中以苯酚類同系物所占比例最高。酚類對重油催化裂化輕柴油的氧化安定性有明顯的影響,即使不脫除硫、氮化合物,僅脫除柴油的酚類化合物,也能明顯提高柴油的氧化安定性[黃崇品,等.重油催化裂化輕柴油不安定性組分的研究[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1,17(6):73-78.]。不同結構的酚類化合物對柴油氧化安定性影響存在明顯差異,例如研究結果表明2,6-二叔丁基對甲酚是燃料油和潤滑油的有效抗氧劑,但是對甲苯酚卻能促進柴油氧化沉渣的形成[劉澤龍,等.酚類化合物對柴油安定性的影響[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1,17(3):16-20.]。因此,研究柴油酚類化合物的組成,可以為酚類化合物對柴油氧化安定性影響的作用機理研究提供分子信息支持并為提高柴油氧化安定性提供解決思路。
柴油酚類化合物含量較低,定性過程中容易受到烷烴、特別是芳烴化合物的干擾。因此在對酚類化合物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時首先需對柴油進行預處理。常用的分離、富集酚類化合物的方法為堿液萃取法。堿液萃取方法利用酚類化合物與堿液的中和反應,將酚類化合物從柴油中萃取出來,然后加入鹽酸等酸性溶液將酚類化合物還原出來。此方法原理簡單、方法開發難度低,應用廣泛[戰風濤,等.催化柴油中的酚類化合物及其對柴油安定性的影響[J].燃料化學學報,2000,28(1):59-62.]。不過堿液萃取過程中存在柴油的乳化現象,需要進行破乳處理。此外,該方法存在步驟繁瑣、溶劑用量大、處理時間長、富集物雜質含量高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固相萃取技術分離、富集柴油樣品中酚類化合物的方法,主要用于分析柴油酚類化合物時的樣品前處理過程。本發明可以解決堿液萃取法分離、富集柴油中酚類化合物時組分間分離交叉嚴重、步驟繁瑣、耗時長、溶劑用量大等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固相萃取分離柴油中酚類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采用第一洗脫劑潤濕固相萃取柱;
步驟二:從固相萃取柱上部加入柴油樣品;
步驟三:用第一洗脫劑沖洗固相萃取柱,得到非酚類組分;
步驟四:用第二洗脫劑沖洗固相萃取柱得到酚類化合物;
其中,所述第一洗脫劑為a與b的混合物:所述a選自乙醇、異丙醇、正丁醇、丙酮、丁酮和環己酮所構成的組群中的至少一種;所述b選自二氯甲烷、氯仿、乙醚、苯和甲苯所構成的組群的至少一種;
所述第二洗脫劑選自甲醇、乙醇、異丙醇、丙酮和丁酮所構成的組群的至少一種。
本發明所述的固相萃取分離柴油中酚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洗脫劑中a與b的體積比優選為0.11-0.43:1。
本發明所述的固相萃取分離柴油中酚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步驟二中,柴油樣品質量與固相萃取柱固定相的質量比優選在0.1-1.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2025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