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低淬透性高碳齒輪鋼及熱處理工藝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219013.8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7975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柳永寧;孫俊杰;張貴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C38/02 | 分類號: | C22C38/02;C22C38/22;C22C38/20;C22C38/24;C22C38/26;C22C38/34;C21D1/10;C21D8/00;C21D9/3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 地址: | 710049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低淬透性高碳 齒輪 熱處理 工藝 | ||
一種低淬透性高碳齒輪鋼及熱處理工藝,其化學成分為:1.0?1.5%C,0.5?2.5%Si,0.1?0.5%Cr,0.01?0.3%Mo,0.01?0.3%Cu,0?0.2%V,0?0.03%Nb,余量為Fe,該材料通過真空熔煉獲得鑄錠,將鑄錠加熱完全奧氏體化并保溫一段時間使合金成分均勻化,在降溫過程中連續(xù)鍛造成所需尺寸,終鍛溫度850~900℃,鍛件經780?820℃加熱保溫1?8小時,以20℃/min的速度冷卻到700?650℃出爐獲得鐵素體球狀滲碳體組織,本發(fā)明可以滿足滲碳鋼的全部性能指標,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能源。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機械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低淬透性高碳齒輪鋼及熱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機械工業(yè)是社會各行業(yè)中的用電大戶,熱處理行業(yè)又是機械工業(yè)中的用電大戶。滲碳工藝是熱處理工藝中的普遍應用的工藝,滲碳熱處理要將零件加熱到900-950C°保溫8-9小時,因而,滲碳過程中消耗大量能量,是熱處理工藝中能源消耗最大的一種工藝。此外,滲碳過程需要分解煤油和甲醇,產生大量的CO,對環(huán)境產生污染。如果能夠取代這一工藝,將產生巨大的節(jié)能效果與環(huán)境效果。
滲碳工藝中采用的是低碳鋼,含碳量一般在0.2%左右,經滲碳處理,表面的含碳量期望達到1.0-1.2%,然后進行整體淬火處理,表面獲得高碳馬氏體保證耐磨性,心部獲得低碳馬氏體保證足夠的強度與韌性,因此這種材料與滲碳工藝在汽車、拖拉機、工程機械領域中的齒輪及軸類零件中廣泛使用,典型的滲碳鋼有20CrMnTi,20CrMnMo。目前還沒有一種新材料與工藝能夠將滲碳工藝取代。
感應淬火熱處理在齒輪熱處理工藝中應用已有30余年的歷史,國外發(fā)展的已經相當成熟,國內的設備也能滿足各種模數(shù)齒輪的表面輪廓淬火的要求。目前也有齒輪采用感應熱處理工藝,但這種齒輪采用中碳鋼,如專利201410082954.1一種中碳齒輪熱處理工藝介紹了45#鋼的感應淬火熱處理工藝,包括:調制處理;感應淬火;回火三個步驟,處理后的硬度為550-600HV。這一硬度值比較低,難以達到滲碳淬火的硬度。論文“對我國齒輪感應淬火技術的評述”《金屬熱處理》2004年第29卷第1期,綜述了國內外齒輪感應淬火熱處理現(xiàn)狀,采用雙頻感應淬火,可以獲得理想的齒殼硬度分布,國內企業(yè)主要采用40Cr和42CrMo,淬火后可以達到45-50HRc的范圍,這一硬度無法與滲碳齒輪的表面硬度相比。為了進一步提高表面硬度,含碳量已提高到了0.7%,如日本企業(yè)采用了70Mn鋼,國內企業(yè)采用了60CrMoV。盡管如此,含碳量比滲碳處理后的表面含碳量低許多,因而耐磨性仍然到不到要求,未能大批量在汽車、拖拉機齒輪中使用。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以上技術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低淬透性高碳齒輪鋼及熱處理工藝,省去滲碳工藝,對其只進行感應淬火熱處理,表面達到高硬度,心部保持高韌性,可以滿足滲碳鋼的全部性能指標,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能源。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低淬透性高碳齒輪鋼,其質量百分比(wt.%)配比為:1.0-1.5%C,0.5-2.5%Si,0.1-0.5%Cr,0.01-0.3%Mo,0.01-0.3%Cu,0-0.2%V,0-0.03%Nb,余量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通過真空熔煉或常規(guī)工業(yè)特種優(yōu)質鋼的工藝熔煉獲得鑄錠或連軋型材,所述的雜質氧含量小于30ppm,S、P含量分別小于0.025%。
一種低淬透性高碳齒輪鋼熱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
按質量百分比為:1.0-1.5%C,0.5-2.5%Si,0.1-0.5%Cr,0.01-0.3%Mo,0.01-0.3%Cu,0-0.2%V,0-0.03%Nb,余量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進行配比,將此配比原料通過真空熔煉或常規(guī)工業(yè)特種優(yōu)質鋼的工藝熔煉獲得鑄錠或連軋型材,所述的雜質氧含量小于30ppm,S、P含量分別小于0.025%。
步驟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190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