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野生木本花卉苗木選育方法及露珠杜鵑、闊柄杜鵑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18274.8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602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紅;秦坤蓉;王海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24/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坤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趙紅霞 |
| 地址: | 400716***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野生 木本 花卉苗木 選育 方法 露珠 杜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花卉苗木選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野生木本花卉苗木選育方法及露珠杜鵑、闊柄杜鵑。
背景技術
林業上造林對植物苗木選育不同于草本植物。從育苗、栽植造林到成林需要十幾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期間將有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造林成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相反則貽害數十年。因此苗木的苗期篩選和移植至關重要。優良健壯的苗木更加適應力強生長快抗病蟲害能力強,而苗木移植過程中根系保護與苗木后期成活與生長有直接關系。在對野生高山及中山杜鵑的引種馴化過程中,傳統上通常采用種子播種繁育個體。野生杜鵑種子有其特殊性,需要特殊對待。杜鵑種子屬于微小類(千粒重小于0.3g),從母體獲得的營養、發育狀況良莠不齊,結果是種子萌發后子葉展開后的小苗十分微小(<0.5cm),生長緩慢(自然狀態下三年苗高度<10cm);而且小種子為數眾多;第三,盡管野生杜鵑為常綠木本植物但其根系卻是須根系。這些為傳統種子播種繁育帶來不少困難和問題:間苗的必要性:由于種子微小給種子計數、選種、播種數量、播種密度確定和控制帶來極大不便,因此野生杜鵑播種只能人工憑手感撒播,這導致種子萌發后小苗密度不均勻,小苗間隔過于稀疏或過密,且過密植株間光水肥競爭加之通氣不良引發枝葉徒長情形十分常見;種子萌發特征:從播種到種子幼苗萌發完需要1-2月時間;而種子萌發高峰期后的幼苗弱苗多,過多弱苗占用、浪費苗床資源,這為鋪設苗床、移苗澆水施肥光照控制的等人工管理帶來不便。為解決此問題,傳統的間苗方法是直接拔出,但這并不容易。一是因為過密的小苗擠在一起選擇健壯小苗十分不便通常需要在放大鏡下進行;二是拔出時候通常會由于土壤粘性、苗間根系交織而連帶拔出優質壯苗從而損傷它們;根系特征與保護:移植苗木時的關鍵是保護苗木根系,這對移植后的存活生長發育十分關鍵。而傳統的起苗時挖掘使根系受損,一般苗木所帶根量只有原根系的10%~20%。這極大地影響了苗木移植之后的存活和生長和發育。移植后的遮光處理:由于苗木所帶根量只有原根系的10%~20%,用傳統方法移植后需要進行至少1月遮光處理。期間苗木生長基本停滯,受到較大影響。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是:傳統杜鵑種子播種繁育方法存在選苗間苗困難、移植根系受損嚴重,影響苗木移植之后的存活和生長和發育。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野生木本花卉苗木選育方法及露珠杜鵑、闊柄杜鵑。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野生木本花卉苗木選育方法,所述野生木本花卉苗木選育方法包括:
步驟一,杜鵑種子胚根露白定植;
步驟二,鏟取帶土杜鵑小苗移至加入20ppm的GGR6(全名為雙吉爾-GGR6號)的培養皿中浸泡;
步驟三,健苗識別;
步驟四,營養缽中挖出比植株根系長度深,寬1.5倍小穴;移植時將杜鵑小苗莖桿基部位于穴的一側;填壓小石塊固定杜鵑小苗;
步驟五,沖洗葉面,并灌根。
進一步,所述步驟二中浸泡0.5-2小時。
進一步,所述步驟三中健壯苗以根系多且長、莖桿粗壯顏色從深綠到紫黑、子葉和真葉大且顏色深。
進一步,所述步驟五中杜鵑小苗移植后葉面泥土用滴管吸取20ppmGGR6溶液滴灌葉面,同時灌根。
進一步,所述移植后灌根每周一次,連續三次。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所述野生木本花卉苗木選育方法選育的露珠杜鵑。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所述野生木本花卉苗木選育方法選育的闊柄杜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勢:
(1)根系保全:由于苗床基質選用的高山疏松黃壤,經過培養皿中GGR6稀釋后土壤對小苗根系的粘性迅速大幅降低。其中交織的小苗根系之間的糾結不復存在易于分離,從而使起苗過程中土壤對小苗根系的損傷不會超過5%;而使用傳統的方法只能保有原有根系量的10-20%,極大影響移植后植株的存活、恢復原有正常水分生理功能。從植物生態學理論角度而言,間苗是一個借用人類的作用來實現對同種植物個體間由于種群密度過大而引發的對水、肥、光照、氣體(包括CO2和O2)強烈競爭而死亡即自疏進行人為干預過程;②由于杜鵑種子十分微小,在自然界中由于自疏導致苗木死亡率極高,最終成材率最好也不超過0.1-0.2‰。
(2)優良野生杜鵑小苗篩選,大幅增加了移植小苗根系保有量,且分離和選取健苗、剔除弱苗很方便,并在GGR6里浸泡過,移植后保苗率至少達90%以上,小苗生長旺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大學,未經西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1827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八角育苗方法
- 下一篇:一種用于高緯度種植的秋茄苗盆栽耐寒馴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