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帶活塞式泄壓閥液壓旁路的控溫工業(yè)恒溫裝置的工作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216739.6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512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黃曉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金榮森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5B13/00;F25B43/00;F25B41/06;F25B41/04;F25B4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423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活塞式泄壓閥 溫度傳感器 恒溫裝置 液壓旁路 控溫 保證系統(tǒng) 檢測液體 連接設備 輸送管路 穩(wěn)定運行 制冷模式 制熱模式 儲油箱 發(fā)熱源 恒溫機 可靠度 液壓油 開機 | ||
1.一種帶活塞式泄壓閥液壓旁路的控溫工業(yè)恒溫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一、連接設備發(fā)熱源和工業(yè)恒溫機;
工業(yè)恒溫機的液壓油輸送管路的液壓油進油口和液壓油出油口分別通過液壓油進油口軟管和液壓油出油口軟管連接設備發(fā)熱源的液壓油排油管路和液壓油回油管路;
步驟二、設備發(fā)熱源開始運行后,儲油箱第二個液壓油室的液壓油經過儲油箱出油管路供給設備發(fā)熱裝置,設備發(fā)熱裝置內的液壓油通過儲油箱進油管路排至儲油箱的第一個液壓油室,第一個液壓油室的液壓油依次經過液壓油排油管路、液壓油進油口軟管、液壓油輸送管路、液壓油出油口軟管以及液壓油回油管路回至儲油箱的第二個液壓油室;
開機時,儲油箱溫度傳感器或者液壓油輸送管路溫度傳感器先檢測液體溫度,當溫度低于35℃時開啟制熱模式,當溫度高于60℃時開啟制冷模式;
工業(yè)恒溫機包括一根液壓油輸送管路(100),該液壓油輸送管路(100)上從液壓油進油口至液壓油出油口之間依次設置有液壓油輸送管路輸送泵(101)、散熱器(5)、換熱裝置(102)和管式加熱器,散熱器(5)的一側設置有散熱風機,
其中散熱器(5)前方的液壓油輸送管路(100)上還設置有液壓油輸送管路溫度傳感器(103),散熱器(5)和換熱裝置(102)之間的液壓油輸送管路(100)上設置有液壓油輸送管路第一電磁閥(104),散熱器(5)前方和第一電磁閥(104)后方的液壓油輸送管路(100)上并聯(lián)設置有一條帶有液壓油輸送管路第二電磁閥(105)的液壓油輸送旁路(106);
所述換熱裝置(102)的上換熱連接口至下?lián)Q熱連接口之間連接有換熱管路(200),換熱管路(200)上設置有氣液分離器(201)、壓縮機(202)、冷凝器(203)、換熱管路旁通閥(204)、四通閥(205)、第一單向閥(206)、第一儲液器(207)、第一干燥過濾器(208)、第一換熱管路電磁閥(209)、第一節(jié)流裝置(210)、第二單向閥(211)、第二儲液器(212)、第二干燥過濾器(213)、第二換熱管路電磁閥(214)以及第二節(jié)流裝置(215),其中四通閥(205)的上下左右四端分別具有A口、B口、C口以及D口,四通閥(205)內設置有E換向閥;換熱管路旁通閥(204)連接于壓縮機(202)和氣液分離器(201)的進口之間;
制冷模式:制冷管路上設置有換熱裝置、氣液分離器、壓縮機、冷凝器、四通閥、第一單向閥、第一儲液器、第一干燥過濾器、第一換熱管路電磁閥以及第一節(jié)流裝置;
制冷管路的工作原理:
制冷電控指令要求壓縮機運行制冷程序,第一換熱管路電磁閥打開,第二換熱管路電磁閥關閉,四通閥斷電,四通閥內的E換向閥關閉;壓縮機運行,壓縮制冷劑高溫高壓氣體依次經過四通閥A口、四通閥D口、冷凝器、第一單向閥、第一儲液器、第一干燥過濾器、第一換熱管路電磁閥、第一節(jié)流裝置、換熱裝置、四通閥B口、四通閥C口、氣液分離器后回至壓縮機;其中:冷凝器用于冷卻壓縮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第一儲液器用于分離制冷劑氣體和液體,第一節(jié)流裝置用于高壓制冷劑液體變成低壓制冷劑液體,換熱裝置用于低壓制冷劑液體蒸發(fā)吸收熱量變成低壓制冷劑氣體;
制熱模式:制熱管路上設置有換熱裝置、氣液分離器、壓縮機、冷凝器、四通閥、第二單向閥、第二儲液器、第二干燥過濾器、第二換熱管路電磁閥以及第二節(jié)流裝置;
制熱管路的工作原理:
制熱電控指令要求壓縮機運行制熱程序,第一換熱管路電磁閥關閉,第二換熱管路電磁閥打開,四通閥通電,四通閥內的E換向閥打開;壓縮機運行,壓縮制冷劑高溫高壓氣體依次經過四通閥A口、四通閥B口、換熱裝置、第二單向閥、第二儲液器、第二干燥過濾器、第二換熱管路電磁閥、第二節(jié)流裝置、冷凝器、四通閥D口、四通閥C口、氣液分離器后回至壓縮機;
其中:換熱裝置用于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冷凝吸收熱量變成高壓制冷劑氣體,第二儲液器用于分離制冷劑氣體和液體,第二節(jié)流裝置用于高壓制冷劑氣體變成低壓制冷劑氣體;
液壓油輸送管路第一電磁閥和液壓油輸送管路第二電磁閥在換熱管路制熱和制冷時,動作是根據(jù)環(huán)境溫度而定;
制冷模式:液體溫度比環(huán)境溫度高時,液壓油輸送管路第一電磁閥開啟,液壓油輸送管路第二電磁閥關閉;液體溫度比環(huán)境溫度低時,液壓油輸送管路第一電磁閥關閉,液壓油輸送管路第二電磁閥開啟;
制熱模式:液體溫度比環(huán)境溫度高時,液壓油輸送管路第一電磁閥關閉,液壓油輸送管路第二電磁閥開啟;液體溫度比環(huán)境溫度低時,液壓油輸送管路第一電磁閥開啟,液壓油輸送管路第二電磁閥關閉;
設備發(fā)熱源(900)包括設備發(fā)熱裝置(901)以及儲油箱(902),所述儲液箱(902)內設置有一塊豎向布置的隔板,隔板將儲液箱(902)內分別為兩個液壓油室,第一個液壓油室設置有儲油箱(902)的進油口以及儲油箱(902)的排油口,第二個液壓油室設置有儲油箱(902)的出油口以及儲油箱(902)的回油口,儲油箱(902)的排油口和儲油箱(902)的出油口處均設置有過濾器,設備發(fā)熱裝置(901)的出油口與儲油箱(902)的進油口之間連接有儲油箱進油管路(903),儲油箱(902)的排油口引出液壓油排油管路(904),設備發(fā)熱裝置(901)的進油口與儲油箱(902)的出油口之間連接有儲油箱出油管路(905),儲油箱進油管路(903)或者儲油箱出油管路(905)上設置有儲油箱油路循環(huán)泵(906),儲油箱(902)的回油口引出液壓油回油管路(907),儲油箱(902)的第一個液壓油室內設置有一個儲油箱溫度傳感器(908);
所述液壓油輸送管路(100)的液壓油進油口和液壓油出油口分別通過液壓油進油口軟管和液壓油出油口軟管連接設備發(fā)熱源(900)的液壓油排油管路(904)和液壓油回油管路(907);
管式加熱器筒體上設置有上下布置的第一液體口以及第二液體口,電加熱管的主體位于管式加熱器筒體內部中心,所述管式加熱器筒體內位于電加熱管外側的區(qū)域設置有從第一液體口至第二液體口的液體流道,
散熱器兩端的油路上并聯(lián)設置有活塞式泄壓閥,所述活塞式泄壓閥包括殼體(601)、活塞(602)以及兩個彈簧(603),所述殼體(601)橫向布置,所述殼體(601)內形成一個橫向貫通的殼體流體通道(601.1),所述殼體(601)的中部設置有流體過道腔(601.2),流體過道腔(601.2)內設置有一塊固定設置的分隔環(huán)板(601.3),分隔環(huán)板(601.3)將流體過道腔(601.2)分隔形成左右兩個流體過道半腔,所述活塞(602)橫向設置于殼體流體通道(601.1)的中部,兩個彈簧(603)橫向布置,且兩個彈簧(603)分別位于活塞(602)外側的殼體流體通道(601.1)內,所述活塞(602)為左右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所述活塞(602)包括活塞殼體(602.1),所述活塞殼體(602.1)的中部設置有一塊豎向布置的隔板(602.2),隔板(602.2)將活塞(602)的內部分隔為左右兩個分別與外界連通的活塞流體通道(602.5),位于隔板(602.2)左右兩側的活塞殼體(602.1)上設置有對稱布置的流體孔(602.3);
所述散熱器為防沖擊蓄能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包括散熱器本體以及蓄能管,所述散熱器本體包括左右豎向布置的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之間連接有橫向布置的多根分流液槽,所述蓄能管為底部開口其余部分封閉的管式結構,蓄能管的底部開口與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金榮森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金榮森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1673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