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生物復合菌劑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15758.7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372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吳秀紅;張朝暉;邱吉茂;成鐘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翠京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N1/16;C12N1/20;C12R1/645;C12R1/225;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鴻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郭鴻雁 |
| 地址: | 210014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高 肥料 利用率 新型 生物 復合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生物復合菌劑及其應用屬于農業種植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生物復合菌劑。其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有效活菌數高、施用后菌種存活率高的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生物復合菌劑及其應用。本發明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生物復合菌劑包括內生菌根菌劑和微生物菌劑;所述內生菌根菌劑包括根內根孢囊霉;所述微生物菌劑包括布氏乳桿菌、固氮菌、放線菌、乳酸菌、酵母菌和非病原性乳桿菌。本發明的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生物復合菌劑中有效活菌數數量較高,且施入土壤后存活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種植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生物復合菌劑。
背景技術
肥料利用率是指作物對肥料養分利用的百分數,或作物對肥料養分的回收率。目前我們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技術有控制合理的氮肥施用量;把握肥水調控及施肥技術;平衡施肥,使用緩/控釋肥料。
目前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鉀肥當季平均利用率分別為33%,24%,42%。其中,小麥氮肥、磷肥、鉀肥利用率分別為32%,19%,44%;水稻氮肥、磷肥、鉀肥利用率分別為35%,25%,41%;玉米氮肥、磷肥、鉀肥利用率分別為32%,25%,43%。
國際上一般用氮肥當季利用效率來體現化肥的利用率。目前美國糧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體在50%,歐洲主要國家糧食作物利用率大體在65%比我國高15%-30%。
說明我國雖然部分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整體水平遠沒有達到國外的同等水平,配套設備開發上相對薄弱,目前的研究現狀存在著技術互相保密,進展緩慢的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有效活菌數高、施用后菌種存活率高的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生物復合菌劑及其應用。
本發明涉及一種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生物復合菌劑,所述復合菌劑包括內生菌根菌劑和微生物菌劑;
所述內生菌根菌劑包括根內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
所述微生物菌劑包括布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固氮菌(Azotobacter)、放線菌(Actinobacteria)、乳酸菌(Lactobacter)、酵母菌(Yeast)和非病原性乳桿菌(Clostridium)。
優選地,所述內生菌根菌劑中根內根孢囊霉的孢子數不低于200個/g。
優選地,所述微生物菌劑中布氏乳桿菌的有效活菌數≥1.5×107/mL、固氮菌的有效活菌數≥1.0×107/mL、放線菌的有效活菌數≥1.0×108/mL、乳酸菌的有效活菌數≥5.0×106/mL、酵母菌的有效活菌數≥2.5×107/mL、非病原性乳桿菌的有效活菌數≥4.5×107/mL。
優選地,所述內生菌根菌劑與微生物菌劑的質量體積比為1.5:1(即1.5g內生菌根菌劑:1mL微生物菌劑)。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生物復合菌劑的應用,所述復合菌劑為上述復合菌劑,其用于提高作物對肥料的利用率。
優選地,所述作物包括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
本發明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生物復合菌劑及其應用與現有技術不同之處在于:
1、本發明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生物復合菌劑的有效活菌數數量較高,且施入土壤后存活率高;
2、本發明中的混合菌劑能增強作物對不良環境的抗性和改善作物品質、有效的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結構,提高綜合效益。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翠京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翠京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1575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裂殖壺菌及其應用
- 下一篇:一株繩狀青霉及其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