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從鐵鋰云母中提取鋰鉀銣銫的工藝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211614.4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377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利珍;譚秀民;張秀峰;張永興;伊躍軍;馬亞夢;李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鄭州礦產(chǎn)綜合利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22B26/10 | 分類號: | C22B26/10;C22B26/12;C22B1/02;C22B3/04;C22B3/44;C22B3/26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lián)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樂 |
| 地址: | 450006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云母 提取 鋰鉀銣銫 工藝 | ||
1.一種從鐵鋰云母中提取鋰鉀銣銫的工藝,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驟組成:
將鐵鋰云母礦磨成鐵鋰云母粉,其中,-100目的鐵鋰云母粉占全部鐵鋰云母粉的80wt%以上;
將所述鐵鋰云母粉與重構劑、助熔劑混合均勻,之后在700℃~100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焙燒反應,以使鋰鉀銣銫轉(zhuǎn)化成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得到鐵鋰云母熟料;
將所述鐵鋰云母熟料進行浸出操作,之后進行固液分離并保留浸出液,得到鋰鉀銣銫的富集液;
向所述鋰鉀銣銫的富集液中加入堿調(diào)節(jié)pH值至8.5~9.5,反應完全之后進行固液分離并保留第一濾液;
向所述第一濾液中加入碳酸鹽,反應完全之后進行固液分離并保留第二濾液;
將所述第二濾液進行蒸發(fā)濃縮至鋰離子的濃度為10g/L~20g/L,之后加入可溶性碳酸鹽,反應后固液分離得到沉淀和第三濾液,對所述沉淀進行洗滌并干燥,得到碳酸鋰;
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三濾液的堿度至所述第三濾液中氫氧根離子的濃度為0.1mol/L~0.4mol/L,隨后采用萃取劑進行分餾萃取,分離后得到第一負載有機相和第一萃余液;
采用反萃劑對所述第一負載有機相進行反萃取,保留第一反萃液,對所述第一反萃液進行富集,得到銫鹽;
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一萃余液的堿度至所述第一萃余液中氫氧根離子的濃度為0.5mol/L~1.0mol/L,隨后采用萃取劑進行分餾萃取,分離后得到第二負載有機相和第二萃余液;
采用反萃劑對所述第二負載有機相進行反萃取,保留第二反萃液,對所述第二反萃液進行富集,得到銣鹽;
對所述第二萃余液進行富集,得到鉀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從鐵鋰云母中提取鋰鉀銣銫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鐵鋰云母粉、所述重構劑與所述助熔劑的質(zhì)量比為1:0.4~1:0.3~0.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從鐵鋰云母中提取鋰鉀銣銫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構劑選自含鈣的無機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所述助熔劑選自含鈉或鉀的無機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從鐵鋰云母中提取鋰鉀銣銫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將鐵鋰云母熟料進行浸出操作的操作為:將所述鐵鋰云母熟料在室溫下水浸。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從鐵鋰云母中提取鋰鉀銣銫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堿選自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和石灰乳中的至少一種。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從鐵鋰云母中提取鋰鉀銣銫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一濾液中加入碳酸鹽進行反應的步驟中,反應溫度為50℃~70℃。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從鐵鋰云母中提取鋰鉀銣銫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對所述沉淀進行洗滌并干燥,得到碳酸鋰的步驟中,采用洗滌液對所述沉淀進行洗滌;所述洗滌液為飽和碳酸鋰溶液、乙醇或者溫度為75℃~95℃的去離子水;
所述洗滌液的質(zhì)量為所述沉淀的濕重的0.5倍~2.0倍。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從鐵鋰云母中提取鋰鉀銣銫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劑為4-叔丁基-2-(α-甲芐基)酚;所述萃取劑與所述第三濾液的體積比為0.1~0.3:1,所述萃取劑與所述第一萃余液的體積比為0.6~0.9:1。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從鐵鋰云母中提取鋰鉀銣銫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萃劑為鹽酸、硫酸或者二氧化碳;所述第一負載有機相與所述反萃劑的體積比為5~12,所述第二負載有機相與所述反萃劑的體積比為3~10。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從鐵鋰云母中提取鋰鉀銣銫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對所述第二萃余液進行富集的操作為:將所述第二萃余液在90℃~120℃溫度下進行蒸發(fā)濃縮至鉀離子的濃度為85g/L~95g/L,之后在-5℃~10℃溫度下冷卻結晶,分離后得到鉀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鄭州礦產(chǎn)綜合利用研究所,未經(jīng)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鄭州礦產(chǎn)綜合利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11614.4/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