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彈上電纜束屏蔽層接地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10747.X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9377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0 |
| 發明(設計)人: | 徐宗勝;馮立杰;蔡澤;薛靜;趙尋珂;王磊;王麗;吳歡;黃嬋瑩;范玲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B13/22 | 分類號: | H01B13/22;H01B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專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張緒成 |
| 地址: | 20160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纜 屏蔽 接地 處理 方法 | ||
1.一種彈上電纜束屏蔽層接地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對電纜束中需要進行接地處理的所有屏蔽導線進行檢驗;
步驟二、對引至接地處的導線端頭進行熱剝去除絕緣層,保證剝線長度,待用;
步驟三、在工藝文件要求位置用工具在需屏蔽接地處理的導線屏蔽編織層上挑出一個小孔,并逐漸將孔擴充至直徑超過內部導線的外徑,從小孔處將內部導線逐漸向外撥出,并順勢輕輕彎曲屏蔽導線,將導線的一端從屏蔽編織層中完全拉出;
步驟四、將電纜束中的所有屏蔽導線按步驟三進行處理,完成后檢查被挑屏蔽編織層無斷絲、缺絲、跳絲、屏蔽導線的絕緣層無劃傷、刻痕、裂紋;
步驟五、將電纜束一端的所有被挑屏蔽編織層用工具捋齊并壓制至扁平狀,檢查扁平屏蔽編織層無損傷;
步驟六、理順所有電纜束內的導線,用絕緣膠帶在呈圓形截面電纜束外進行疊包纏繞;
步驟七、將所有制作成扁平狀的導線屏蔽層和接地導線端頭均勻排列,平行分布于包扎圓形電纜束的絕緣膠帶四周,用多股金屬絲在絕緣膠帶處繞制屏蔽層和接地導線;
步驟八、將接地導線端頭多余長度反向彎折,用多股金屬絲繼續繞制,將接地導線彎折部分一起固定在絕緣膠帶外,繞制總寬度4mm~6mm,去除接地導線端頭多余部分,用多股金屬絲再繼續繞制2~3圈,要求金屬絲完全覆蓋接地導線芯線端頭;
步驟九、步驟八繞制完成后,用工具將金屬絲首末兩端絞合擰緊,絞合2~5圈,在距離絞合位置4mm~5mm處去除多余金屬絲;
步驟十、對繞制屏蔽層的金屬絲(含接地導線)四周進行滾錫處理,滾錫操作時焊錫不宜過多,應能略顯金屬絲的輪廓,滾錫應快速進行、及時冷卻;
步驟十一、去除屏蔽層繞制處的多余金屬絲和多余扁平狀屏蔽層,注意應沒有毛刺裸露在外;
步驟十二、用絕緣膠帶對滾錫部位進行疊包纏繞,檢查絕緣膠帶纏繞包扎后應完全覆蓋滾錫部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上電纜束屏蔽層接地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檢查屏蔽編織層是否有銹蝕、斷裂、脫絲、打結的問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上電纜束屏蔽層接地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剝線長度≥1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上電纜束屏蔽層接地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六中纏繞位置距離屏蔽層10mm~15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上電纜束屏蔽層接地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七中導線屏蔽層和接地導線端頭平行分布于線束外,多股金屬絲為鍍銀銅絲。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上電纜束屏蔽層接地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七中繞制寬度2mm~3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上電纜束屏蔽層接地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八中接地導線端頭反向180°彎折。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上電纜束屏蔽層接地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十二中用絕緣膠帶對滾錫部位進行疊包纏繞,纏繞距離為20~3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未經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10747.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線包膠方法
- 下一篇:防潮式空心復合絕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