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開窗區耐久性能仿真測試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10009.5 | 申請日: | 2017-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204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林婧;王璐;董智慧;王富軍;管曉寧;鄒婷;王韶霞;張福虎;盧俊;張景懌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6 | 分類號: | G01N3/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瑩;吳小麗 |
| 地址: | 20005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原位 開窗 用覆膜 支架 耐久 性能 仿真 測試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開窗區耐久性能仿真測試裝置,仿真主動脈的中段附有仿真分支動脈,體外模擬裝置通過兩根彈性軟管與仿真主動脈上、下端接口相連;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設于仿真主動脈中,其開窗區與仿真分支動脈的管腔口對齊;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的兩端與上、下連接件連接,上連接件上端連接織物強伸度儀,下連接件下端固定于織物強伸度儀的底座上。本發明還提供了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開窗區耐久性能仿真測試方法。本發明可以在體外仿真模擬覆膜支架開窗區所受脈動壓環境影響的同時,在線測試分支動脈管腔口裸支架或覆膜支架對開窗區織物覆膜的作用力,為原位開窗后織物覆膜的耐久性能提供更廣泛的體外力學評價與表征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測試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開窗區耐久性能的測試裝置及測試方法,屬于醫用紡織品力學測試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腔內修復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的優點,目前已發展成為主動脈瘤類疾病的主流療法。覆膜支架作為該療法所使用的關鍵器械,也因此得到了迅猛發展。然而,對于主動脈瘤毗鄰重要分支動脈的復雜動脈瘤創傷或破裂等突發性疾病而言,上述商用覆膜支架已不再適用。但隨著血管腔內技術的日趨精進,覆膜支架的“原位開窗技術”的出現解決了上述問題。所謂原位開窗,即在復雜動脈瘤處釋放覆膜支架后,在覆膜支架正對重要分支動脈管腔口的位置,采用開窗器械對織物覆膜進行刺針穿刺與球囊擴張,使得主動脈中的血流可以經開窗孔流入分支動脈,以確保重要分支動脈的血流灌注。此外,還會在分支動脈管腔口正對開窗區位置上放入一小段覆膜支架或裸支架,從而避免分支動脈管腔口與開窗孔銜接處發生內漏。由于該技術可用于緊急救助,且成本相對較低,使得其在歐美國家成為心血管外科醫生治療突發性復雜主動脈瘤疾病的首選。
臨床研究表明,雖然原位開窗術的中短期的效果良好,但是其遠期結果尚不明朗。外科醫生對開窗后覆膜支架存在的潛在問題提出了許多質疑,最為突出的是開窗孔的耐久性問題。即開窗后,覆膜支架在植入體內復雜受力環境后開窗區織物覆膜的撕裂、紗線散邊,以及開窗孔結構與形態的不穩定。因此,有必要對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開窗區進行耐久性能測試,以評價原位開窗用織物覆膜的力學性能,提前預測其在體內的服役性能,進而為原位開窗用織物覆膜的結構設計與優化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
目前,國內外尚未有關于對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開窗區耐久性進行疲勞模擬測試的研究。因此,有必要設計并開發一種對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開窗區進行疲勞模擬測試的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填補現有的醫用紡織品力學測試裝置在仿真評價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開窗區耐久性能方面的空白,提供一種用于測試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開窗區耐久性能的測試裝置及測試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開窗區耐久性能仿真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由仿真動脈血管耐久性測試組件與織物強伸度儀組成;
所述仿真動脈血管耐久性測試組件包括仿真主動脈,仿真主動脈的中段附有仿真分支動脈,仿真主動脈的頂部和底部一側分別設有上端接口和下端接口;上端接口和下端接口分別與兩根彈性軟管的一端連接,兩根彈性軟管的另一端與用于提供脈動壓的體外模擬裝置相連,形成由上端進、下端出的穩定的循環脈動;
測試時,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設于仿真主動脈中,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的開窗區與仿真分支動脈的管腔口對齊;仿真分支動脈中裝載分支動脈覆膜支架或裸支架;上連接件上端連接所述織物強伸度儀,上連接件下端與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的近端相連接;下連接件的上端與原位開窗用覆膜支架的遠端相連接,下連接件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織物強伸度儀的底座上。
優選地,所述仿真主動脈通過3D打印基于人體主動脈解剖形態一體而成。
優選地,所述仿真主動脈的直徑為14-24mm,所述仿真主動脈的長度為70-15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未經東華大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1000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