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汽車總裝時固定傳動軸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05874.0 | 申請日: | 2017-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195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3 |
| 發明(設計)人: | 胡宇馳;董學貴;秦宏原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65/02 | 分類號: | B62D65/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詹權松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汽車 總裝 固定 傳動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產工具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汽車總裝時固定傳動軸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汽車總裝的時候,往往是一個部件一個部件得裝上,有時在裝上一個部件后要通過很多的環節之后才將那個部件固定安裝好,在固定安裝之前,那個部件都會處于半固定狀態,在總裝的時候在生產線上,往往會去移動翻轉來完成其他零件的安裝,這時候半固定狀態的零件就會移動對汽車的其他部件造成損壞,特別是在安裝貨車萬向節傳動軸的時候,會先將傳動軸的一端安裝好,再將另一端的零部件安裝好后才能最終固定,傳動軸的體積重量都很重,在搬運翻轉的時候隨意擺動肯定會碰到其他的零部件肯定會對其造成損壞,這樣會造成財產的損失,同時影響總裝的進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用于汽車總裝時固定傳動軸的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用于汽車總裝時固定傳動軸的裝置,包括支撐桿A,支撐桿B,所述的支撐桿A一端設置有矩形卡槽,支撐桿A另一端固定連接弧形板A一端,支撐桿A連接弧形板中部,弧形板另一端的中部連接支撐桿B,支撐桿B一端設置有矩形卡槽,在弧形板A與支撐桿A連接處鉸鏈連接有弧形板B,在支撐桿B中部設置有一環形凸起,在環形凸起與弧形板A之間設置有彈簧,彈簧固定安裝在環形凸起上,在彈簧靠近弧形板A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套筒,套筒套裝在支撐桿B上。
具體地,所述的弧形板A和弧形板B內側設置有橡膠墊。
具體地,所述的弧形板A和弧形板B對稱設置,在支撐桿B與弧形板A連接處設置有凹槽,具體地,相應地在弧形桿板B一端固定有支桿,支桿可放置在凹槽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通過將萬向節傳動軸固定在弧形板A和弧形板B形成的圓環內,弧形板A和弧形板B上設置有橡膠圈,避免了傳動軸的磨損掉漆,采用彈簧加套筒來將弧形板A和弧形板B固定,弧形板B的支桿套在套筒內,利用彈簧的彈力將套筒一直定在弧形板A上,在固定的同時還具有自鎖功能;采用弧形板加大了傳動軸和裝置的接觸面積,更好地將傳動軸固定,比使用圓桿固定的好處在于,使用圓桿固定傳動軸還能在小范圍內微小擺動,也可能問會損壞其他部件,不夠穩定,使用弧形的板固定就會很穩定。
圖1 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弧形板A,2-支撐桿A,3-弧形板B,4-凹槽,5-套筒,6-彈簧,7-環形凸起,8-支撐桿B,9-卡槽,10-支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圖1、圖2所示,一種用于汽車總裝時固定傳動軸的裝置,包括支撐桿A2,支撐桿B8,所述的支撐桿A2一端設置有矩形卡槽9,支撐桿A2另一端固定連接弧形板A1一端,支撐桿A2連接弧形板中部,弧形板1另一端的中部連接支撐桿B8,支撐桿B8一端設置有矩形卡槽9,在弧形板A1與支撐桿A2連接處鉸鏈連接有弧形板B3,在支撐桿B8中部設置有一環形凸起7,在環形凸起7與弧形板A1之間設置有彈簧6,彈簧6固定安裝在環形凸起7上,在彈簧6靠近弧形板A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套筒5,套筒5套裝在支撐桿B8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弧形板A1和弧形板B3內側設置有橡膠墊。
進一步地,所述的弧形板A1和弧形板B3對稱設置,在支撐桿B8與弧形板A1連接處設置有凹槽4,相應地在弧形桿板B3一端固定有支桿,支桿可放置在凹槽內4。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下:將萬向節傳動軸放置在弧形板A1上,在支撐桿A2和支撐桿B8兩端設置有卡槽9,將裝置通過卡槽9安裝在汽車底部的框架上,萬向節傳動軸的設置是沿框架長度方向設置的,在安裝好裝置后,將弧形板B3扣下,弧形板B3末端設置有支桿10,將套筒5往環形凸起7的方向滑動,弧形板B3通過支桿10放置在凹槽4內,放開套筒5,利用彈簧6的彈力自動彈回套筒5,同時將套筒5頂在弧形板A1上,就將弧形板A1和弧形板B3固定,萬向節傳動軸就固定在裝置上,不能擺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0587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