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陸蘇打鹽堿地藜麥的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05633.6 | 申請日: | 2017-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940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斌;張強;楊治平;黃高鑒;李磊;程濱;鞏亮軍;劉富榮;王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資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22/20 | 分類號: | A01G22/20;A01B79/02;A01C1/06;A01G7/06;C05G3/04;C09D1/00;C09D7/61;C09D7/63;C09K17/40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晉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鄭晉周 |
| 地址: | 035100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蘇打鹽堿地 出苗率 脫鹽劑 種植 保苗 噴施 浸泡 鹽堿 內陸 耐鹽堿能力 農作物種植 化學措施 化學改良 生物改良 生物菌劑 土地整理 土壤處理 小粒種子 鹽堿脅迫 栽培技術 深耕 排水溝 土壤 幼苗 發芽 耕作 播種 中和 精細 田間 修建 | ||
本發明屬特定土壤的農作物種植栽培技術領域,為解決藜麥在蘇打鹽堿地種植中出苗率低、苗期易受鹽堿脅迫和田間澇害等問題,提供一種內陸蘇打鹽堿地藜麥的種植方法,以脫鹽劑為核心,以農藝、化學措施為輔,修建排水溝;秋季土地整理;春季播前土壤處理,深耕淺旋;播前用脫鹽劑浸泡種子;苗期噴施生物菌劑保苗。采用化學改良措施中和鹽堿,灌水洗鹽,降低對藜麥的鹽堿侵害程度;播前土壤進行精細耕作,并控制播種深度,促進藜麥小粒種子的發芽;用生物改良措施對藜麥種子進行播前浸泡包衣,苗期噴施,以提高種子和幼苗的耐鹽堿能力,達到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的目的;操作簡單,效果明顯。對藜麥在蘇打鹽堿地上推廣種植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特定土壤的農作物種植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內陸蘇打鹽堿地藜麥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藜麥(
目前我國良田已經開發殆盡,產量提升潛力低,而內陸蘇打鹽堿地屬于中低產田,待開發面積很大,產量提升潛力高,是我國目前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而適合藜麥種植的區域多分布有內陸蘇打鹽堿地,再加上藜麥種植必須每年倒茬,需要大量耕地備用,因此研究在內陸蘇打鹽堿地上種植藜麥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在內陸蘇打鹽堿地上種植藜麥存在出苗率低,苗期易受鹽堿脅迫和田間澇害等突出問題,這是由于藜麥種子較小,頂土能力弱,而蘇打鹽堿地的特點就是土壤堅實,板結,小籽粒作物種子難以出苗,即使出苗也容易被鹽堿侵害;藜麥喜旱厭澇,而蘇打鹽堿地的特點就是排水不暢,土壤粘重,田間容易積水。內陸鹽堿地屬于一種嚴重障害土壤,只依靠單一的方法難以奏效,要解決這些突出問題,必須從化學、生物、農藝等措施入手,系統全面地集成一種種植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藜麥在蘇打鹽堿地種植中出苗率低、苗期易受鹽堿脅迫和田間澇害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內陸蘇打鹽堿地藜麥的種植方法,提高蘇打鹽堿地上藜麥種子出苗率和保苗率,對藜麥在蘇打鹽堿地上推廣種植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本發明由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內陸蘇打鹽堿地藜麥的種植方法,修建排鹽排水溝;秋季土地整理,施用鹽堿改良劑,漫灌洗鹽壓鹽;春季播前土壤處理,深耕淺旋;播前用脫鹽劑浸泡種子,提高發芽率;苗期噴施生物菌劑保苗,具體包括如下步驟:修建排鹽排水溝;秋季土地整理;春季播前土壤處理,深耕淺旋;播前用脫鹽劑浸泡種子,促進發芽;苗期噴施生物菌劑保苗,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修建排鹽排水溝:排水溝深度為1-3米,滿足農田排鹽排水需求;
(2)秋季土地整理:上季作物收獲后平整土地,地埂內落差≤12cm;施用農家有機肥2~5 m
(3)春季播種前土壤處理:按照每畝施用8~12kg N、10~15kg P
(4)種子處理:播種前,將種子用脫鹽保水劑浸潤形成7-8mm厚的脫鹽保水包衣,自然通風晾干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資源研究所,未經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資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0563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