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震拉桿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02984.1 | 申請日: | 2017-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980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馬思高 | 申請(專利權)人: | 嘉興乾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5C5/14 | 分類號: | A45C5/14;A45C13/00;A45C13/26;F16F15/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嘉興市南***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震 拉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拉桿箱包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到一種防震拉桿箱。
背景技術
拉桿行李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一種非常常用的箱包,旅行、上學、出差很多情況下,人們都離不來拉桿箱的使用。因此,也有非常多的廠商生產了形形色色的各種拉桿箱,其品牌、材質、技術、質量等的不同也使產品的價格有著巨大的差異。在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驅使下,眾多廠商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對拉桿箱進行了各種改良設計與品牌維護。
然而,人們對拉桿箱的改良設計往往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材料上獲得更輕的質量、更好的硬度、韌性與耐久度,變得結實耐用、便于攜帶;在外觀上設計各種新的曲線或是采用各種顏色光澤的材質,變得更為新穎靚麗;在箱包結構上采用各種新的設計或增加新的功能,使箱包的用途和實用性獲得提高;在品牌上運用各種手段和理念,使箱包的附加值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然而在拉桿箱的防震問題上,企業往往均是采用較為成熟的減震輪技術一帶而過,由于其見證效果不是特別優異,其設計的目的往往并不是完全保護箱子中的物品,而只是在拖拉箱包的過程減輕對手的震動,使手不會感覺過于勞累。多數拉桿箱防震技術也僅僅關注于萬向輪的防震,而并沒有一套整體的獨立防震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防震拉桿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防震拉桿箱,包括固定底座,在所述固定底座上設有移動輪組件,所述移動輪組件通過同步軸分別設置在所述固定底座的兩側,在所述固定底座的上方設有活動底板,所述活動底板通過底部的防震組件與固定底座連接,所述防震組件包括防震支架、以及套設在所述防震支架上的防震彈簧,所述防震支架的底部與固定底座連接,防震彈簧的頂部設有沿所述防震支架的徑向往外延伸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防止防震彈簧脫出;
在所述固定底座的邊緣位置設有滑動后蓋和左右擋板,所述滑動后蓋和左右擋板在所述固定底座上組成開口腔體,在所述滑動后蓋的外側面設有拉桿組件,所述拉桿組件包括與滑動后蓋連接的固定部、以及設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的伸縮部,在所述伸縮部上設有用于控制伸縮部伸縮的按鈕;在所述滑動后蓋的外側面的下方設有支撐輪組件,所述支撐輪組件包括與滑動后蓋連接的支撐輪支架、以及活動安裝在所述支撐輪支架上的滾輪;
在所述開口腔體內安裝有拉桿箱包,在所述拉桿箱包和滑動后蓋的連接處設有結構,所述導向結構包括開設在所述滑動后蓋內側面的縱向分布的滑槽、以及位于所述拉桿箱包上的若干滑動導軌,在所述拉桿箱包和左右擋板的連接處設有限位結構,所述限位結構包括開設在所述左右擋板內側面的限位凹槽、以及位于所述拉桿箱包上的限位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依靠較為簡易的結構實現了拉桿箱的整體獨立防震功能。該方案的結構可以使本發明專利既具有較好的防震效果又可以保證箱體不會因為防震裝置的存在而不穩定,產生傾覆。
本發明結構簡單,但達到了較好的效果,成本和加工難度均不高,可以實現大批量生產的效果。因此,其具有較好的實用性,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較大的便利與舒適,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較好的社會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防震拉桿箱的正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防震拉桿箱的反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的防震拉桿箱的結構圖。
圖4為本發明所述的防震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參見圖1、圖2、圖3和圖4,本發明所述的防震拉桿箱,,由拉桿箱包1、滑動后蓋2、拉桿組件3、按鈕4、移動輪組件5、支撐輪組件6、固定底座7、活動底板8、防震支架9和防震彈簧10等部件組成。
本發明的關鍵技術點在于箱體活動底板8、防震支架9及防震彈簧10等組件組成的箱體防震裝置和滑動后蓋2的導向結構與左右擋板的限位結構所組成的滑動固定裝置相互配合,實現較好的防震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嘉興乾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嘉興乾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0298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