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片上處理器中USB控制器的驗證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02219.X | 申請日: | 2017-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769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玉歡;蔡葉芳;楊海波;郭蒙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5B23/02 | 分類號: | G05B23/02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中興 |
| 地址: | 710000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處理器 usb 控制器 驗證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集成電路設計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片上處理器中USB控制器的驗證方法。所述驗證方法基于一種測試平臺,所述測試平臺包括處理器模型(1)、USB控制器模型(2)以及握手模型(3),所述驗證方法包括:1)處理器模型(1)控制整個仿真進程;2)握手模型(3)控制處理器模型(1)和USB控制器模型(2)之間的指令傳遞;3)USB控制器模型(2)執行驗證環境中開發的所有指令。本發明提供一種驗證模型模塊化的方法,根據驗證場景的需求開發底層的驗證組件,測試項構建只需將驗證場景所需的底層驗證組件組合起來,快速的完成驗證場景的搭建,本方法可以提高驗證效率,縮短整個驗證階段的所需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集成電路設計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片上處理器中USB控制器的驗證方法。
背景技術
集成電路的功能驗證必須涵蓋電路的全部實際應用場景,在電路的所有驗證集中不同的驗證場景存在往往不是互斥的,因此開發測試項的過程中會存在重復性的工作,造成人力和時間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本發明提出一種用于片上處理器中USB控制器的驗證方法,通過模塊化的驗證方法,避免了驗證項開發過程中的重復性工作。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片上處理器中USB控制器的驗證方法,所述驗證方法基于一種測試平臺,所述測試平臺包括處理器模型1、USB控制器模型2以及握手模型3,所述驗證方法包括:
1)處理器模型1控制整個仿真進程。其中測試平臺中的處理器模型1加載當前驗證場景所需的驗證項,此驗證項由指令組合構成,仿真開始時,處理器模型1依次發送初始化指令201、復位指令202、創建發送接收緩沖區指令203、填充數據指令204,所有的指令通過握手模型3傳遞給控制器模型2。
2)握手模型3控制處理器模型1和USB控制器模型2之間的指令傳遞,握手模型由GPIO_OUT和GPIO_IN構成,所述GPIO_OUT實現處理器模型1到USB控制器模型2的指令傳遞,GOIO_IN實現USB控制器模型2到處理器模型1的指令傳遞。GPIO_OUT和GPIO_IN由8位信號組成,最大可以實現測試平臺中254條指令傳遞。仿真開始時,處理器模型1驅動GPIO_OUT為0xF,需要發送指令時,檢測GPIO_IN的狀態,GPIO_IN為0x0,表示USB控制器當前處于空閑狀態,可以接收一條新的指令,然后處理器模型1驅動GPIO_OUT為非零值;USB控制器模型2檢測到GPIO_OUT為非零值,則執行該條指令。USB控制器同時驅動GPIO_IN為0xF,在該條指令執行完成時,USB控制器驅動GPIO_IN為0x0。
3)USB控制器模型2執行驗證環境中開發的所有指令,指令由一維數組構成,數組的位寬是64位,每條指令對應驗證環境中的一項子功能,根據驗證環境中USB控制器工作模式、USB控制器的傳輸類型需求,將USB控制器模型2的功能細分成可復用的指令。在指令中,數組的低八位作為指令名字,處理器模型通過握手模型發送的就是該指令名,數組中的其余位段可以根據當前指令的功能選擇使用,可以用來定義發送數據包的大小、定義傳輸的類型等等,指令格式如圖3所示。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模塊化的驗證方法,構建完備的指令集,使得驗證環境中的測試項開發更高效;并且,通過GPIO_OUT和GPIO_IN,實現處理器模型和USB控制器模型之間的指令傳遞和握手過程,簡化了仿真流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中模型之間的握手狀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測試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3時本發明中定義的指令格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清楚、完整的表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0221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