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巖芯重塑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01227.2 | 申請日: | 2017-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763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7 |
| 發明(設計)人: | 趙佳飛;匡洋民;宋永臣;楊磊;劉衛國;楊明軍;李洋輝;趙越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28 | 分類號: | G01N1/28;G01N1/36;G01N1/44;G01N29/07;G01N23/046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陳玲玉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洋 天然氣 水合物 重塑 裝置 方法 | ||
1.一種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巖芯重塑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所用的裝置包括熱縮夾套(1)、聲波數據采集系統(3)、X射線CT成像系統(4)、主體反應釜(5)、注氣系統(6)、圍壓油浴循環系統(7);其中,密閉的主體反應釜內填充油浴,油浴中設置非保真的天然巖芯(2),天然巖心由四周包裹的熱縮夾套(1)和巖心上、下兩端設置的巖心堵頭密封,進而與其外部油浴隔離,并且同時承受圍壓的作用;圍壓油浴循環系統(7)與油浴連通,用于調節天然巖心外部圍壓和溫度;注氣系統(6)通過管路與上、下兩端的巖心堵頭相連,用于向天然巖心中注入氣體,實現巖芯內部孔隙壓力的精確控制;所述聲波數據采集系統(3)包括超聲波發射、接收探頭、脈沖收發器和示波器,其中,超聲波發射、接收探頭分別設置于上、下兩端的巖心堵頭內,與外部的脈沖收發器連接,再連接示波器,用于測量巖心整體P波信號;所述主體反應釜設置于X射線CT成像系統(4)中的微焦點X射線CT腔體內部,通過進行X射線掃描,用于可視化監測水合物在巖芯內的三維空間分布,并提取天然巖芯內部重塑的飽和度參數;
具體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取非保真的天然巖芯,內部孔隙水未破壞損失,通過切割處理得到與巖芯堵頭直徑大小相同的柱狀樣品,將巖芯堵頭與之上、下對齊,外圍套上熱縮夾套,通過加熱,包裹密封好巖芯與堵頭的連接部位;
第二步,巖芯堵頭分別安裝超聲波發射、接收探頭以及注氣連接管路,聲波發射、接收探頭表面圖上一層聲波耦合劑,緊貼巖芯表面;
第三步,將第一、二步連接的整體放入反應釜內腔中;根據巖芯所處海底地層溫壓條件,調整圍壓液至設定溫度T和圍壓油設定壓力PL,開啟圍壓循環泵注入液壓油,保持穩定流速運行;
第四步,打開注氣系統柱塞泵閥門,恒壓注入甲烷或混合天然氣成分至巖芯內部,控制氣體孔隙內壓力為PG,保證始終PG<PL;初始情況先調小孔隙壓,后期緩慢增加孔隙壓;
第五步,溫度T,氣體壓力PG下水合物開始重塑生成,打開聲波采集系統,計算獲取此時水合物巖芯整體P波速度:
t0=t-tTOP,
其中,Vp為巖芯聲波速度,單位:m/s;L為巖芯長度,單位:m;t為首波峰到達時間,單位:s;tTOP為延遲時間,單位:s;
在測量過程中始終監測聲波波速Vp,并且通過對比測井聲速Vw,利用有效介質理論模型BGTL方程分別反算出水合物飽和度Sw與SP,
其中,Sw為巖芯所處海域地層深度下隨鉆測井數據的水合物飽和度;SP為有效介質模型反算的重塑飽和度;為巖芯孔隙度;ρB為混合沉積物的整體密度;Ksat為巖芯體積模量;KDry與Kf分別為巖芯干燥與水飽和時的體積模量;Gsat為巖芯的剪切模量;Kh與Kw分別為水合物的體積模量和水的體積模量;K為巖芯成分總體積模量;
當|Sw-SP|<1%時,水合物重塑初步完成;當|Sw-SP|≥1%時,通過調節注氣系統中柱塞泵壓力,調節孔隙壓力,令生成水合物的飽和度達到實際地層條件;
第六步,進行X射線CT測量,通過CT圖像的三維重構,提取出水合物重塑后的飽和度SCT,當|SCT-Sw|<3%時,認為水合物重塑完成;當|SCT-Sw|≥3%時,通過調節注氣系統中柱塞泵壓力,調節孔隙壓力,令生成水合物的飽和度達到實際地層條件,重復第五步操作;最后對重塑巖芯結構圖像與保真原始天然樣品圖像對比,判斷水合物飽和度空間分布的差異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巖芯重塑方法,其特征在于,聲波數據采集系統的縱波頻率范圍是100~200kHz。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巖芯重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圍壓油浴循環系統(7)包括自動圍壓泵、自動循環泵和控溫的循環油浴;其中自動圍壓泵的泵體最高工作壓力5000Psi,流速0.001-50ml/min;自動循環泵的流速為3~5L/min;循環油浴的工作溫度為-20℃~15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0122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