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齒中齒大功率電池探針主體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00505.2 | 申請日: | 2017-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415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7 |
| 發明(設計)人: | 孫炳貴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康信達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1/067 | 分類號: | G01R1/06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齒中齒 大功率 電池 探針 主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元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齒中齒大功率電池探針主體。
背景技術
傳統的大電流探針的電流針的齒形設計都是四面金字塔形,且其齒形設計均為非常尖的類針設計,其目的在于能刺破電池極的氧化層。而當前電池行業的電池化成、充放電電流越來越大;電池極柱由于受到其結構的限制不能放大反而縮小。
縮小的電極極柱導致傳統大電流探針在對電池充放電的時候,沒有最夠大的接觸面積,不能很好的使探針外套與電池極柱保持一個較優的傳電面積。
如果強行增加其接觸導電面積需要增加探針外套的按壓力量,使之能更深的刺入電池極柱,是可以增大接觸面積,但是這樣帶來的后果是給電池極柱一個很深的刺痕,對極柱的傷害很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齒中齒大功率電池探針主體,在增大接觸面積的情況下不傷害電池極柱,同時還能在大電流傳輸過程中,起到更優的散熱效果。
本發明還能組合電壓測試探針,實現電流傳輸和電壓測試的一體進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齒中齒大功率電池探針主體,包括探針本體,探針本體由前至后依次為探針面、彈簧固定端和后端面,探針面上設有多個接觸端,接觸端為銑出的上端面面積小于下端面面積的金字塔形承臺結構,且上端面上同向銑有V型凹槽,并在上端面邊緣形成線性齒;
進一步地,探針本體內部中空,且在探針面上預留有圓形通孔。
進一步地,彈簧固定端前端直徑稍大且銑有兩道凹槽。
本發明工作原理及其優點如下:
探針本體接觸到待測物時,接觸端與待測物之間形成一個表面接觸力,具體的,線性齒與待測物的極柱之間形成一個表面接觸力,由線性齒劃破極柱表層的氧化層后,該線性齒作為線接觸面與極柱接觸,達到大電流傳輸的效果。
眾所周知,不同導通截面積可以傳輸的電流是不一樣的,導通截面積越大,其傳輸的電流越大,電流傳輸過程中的熱量散發也會較好,本結構中的導通面積是以線性齒刺破氧化層后與極柱接觸面積計算,較傳統的探針結構,在相同的壓入深度下,以壓入深度為0.1mm,區別僅在于線性齒和尖齒來計算,本結構的導通截面積為0.15mm2,而傳統結構的導通截面積為0.034mm2 ,故線性齒在同樣刺入深度的條件下,接觸面積比傳統探針結構要大,從而傳輸的電流越大。
同時,在齒尖強度上,線性齒較傳統結構強度高、壽命長、耐磨度高。
而在大電流傳輸過程中,探針本體會毫無疑問的產生熱量,彈簧固定端前端直徑稍大部分作為散熱區域,銑有兩道凹槽,能夠增大探針本體的散熱面積,達到較優的散熱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線性齒能夠在實現對電池極柱傷害較小的情況下增大接觸面積,保證電流傳輸的效果。
2、線性齒相對傳統的針尖狀接觸端,接觸面積更大,不易磨損,強度高,使用壽命長。
3、探針本體內部中空,探針面上預留圓形通孔,能夠組合電壓測試探針,實現電流傳輸和電壓測試的一體進行。
4、探針本體銑有兩道凹槽,能夠增大探針本體的散熱面積,達到較優的散熱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接觸端結構示意圖。
其中:
探針本體1;接觸端2;線性齒3;探針面11;彈簧固定端12;后端面13;凹槽121;上端面21;下端面22;V型凹槽2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一種齒中齒大功率電池探針主體,如附圖1所示,探針本體1由前至后依次為探針面11、彈簧固定端12和后端面13,探針本體1內部中空,且在探針面1上預留有圓形通孔14,以此探針本體1內可以裝載電壓測試探針,實現電流和電壓探針的一體設計,彈簧固定端12前端直徑稍大且銑有兩道凹槽121,具體的,在大電流傳輸過程中,探針本體1會毫無疑問的產生熱量,彈簧固定端12前端直徑稍大部分作為散熱區域,銑有兩道凹槽121,能夠增大探針本體1的散熱面積,達到較優的散熱效果。
進一步參照附圖1并結合附圖2,探針面11上設有多個接觸端2,接觸端2為銑出的上端面21面積小于下端面22面積的金字塔形承臺結構,且上端面21上同向銑有V型凹槽23,并在上端面21邊緣形成線性齒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康信達光電有限公司,未經昆山康信達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0050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推送的實現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可回收利用的40kV電壓互感器





